我国城市绿化应该何去何从——热点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必全在线 www.bqsoo.com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近年来,很多城市越来越重视绿化植树,纷纷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打造森林城市、山水城市、生态城市。通过大力开展城市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在此轮城市绿化热潮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热点问题。
造林不是造园
城市绿化是造林还是造园?这是个新问题。以前,城市绿化以造园为主,突出环境美化主题。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人口密度持续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绿化仅满足于造园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
事实上,随着不少地方对城市森林建设的空前重视,城市绿化正渐渐向造林转变,重点突出生态治理功能。大连就是很好的例证。为增加绿地、迅速提高城市绿化景观效果,大连市曾大面积种植草坪。但1999年以来,出于丰富园林绿地植物层次、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之目的,该市加大了城市绿地的树木栽植量,尤其是注重了大规格苗木和新树种的栽植,共栽植雪松、龙柏、桧柏、法桐等树木上千万株,并先后引进苦楝、杜仲、光叶榉、金叶女贞等十几个新品种,从而使绿地的植物群落物种更丰富,树木种植结构较合理。绿地变林地了。
不可否认,如今,以乡土树种为主,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各种类型的森林和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地,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正成为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这种城市绿化不仅能够体现出生物多样性,形成科学的生态系统,而且通过把多样的品种、斑斓的色彩、丰富的层次艺术地搭配起来,以和谐的韵律带给人们丰富的美感,其实是更高层次的造园——整个城市就是一座生态大花园。
优先保护大树
现在,一提城市绿化,不少人首先就想到栽树。其实,保护大树同等重要。近期如果看过电影《阿凡达》,看到纳美人居住的家园树被地球人摧毁的情节,对大树之于生命的神圣意义肯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写过一篇和大树保护有关的文章:一条计划中的道路要穿过一位老人家门口,要砍倒一株老樟树。树小的时候,老人还是孩子;现在,人老了,树也大了。如果树能留下,老太太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房子捐出来。经协调,工程部门同意留树。作者感慨道:“人们承认了,树,才是一个城市里真正的原住民,驱赶原住民,你是要三思而后行的;不得不挪动时,你是要深刻道歉的。”
老实说,类似情形在我们身边几乎天天发生。城市在扩张,马路越来越宽、大楼越来越高、广场越来越大、草坪越来越多,但唯独越来越少的大树却成了城市弥足珍贵的自然遗存。
一棵棵大树就像城市的脊梁一样,支撑着城市历史的延续。有人说最好的城市不是最繁华的城市,而是看上去更像乡村的城市,和大自然最有机地和谐共生。谁能说,绿荫如盖的大树下,老人聊天下棋、小孩追遂游戏的场面不是城市的美景呢?没有大树的城市,不仅缺乏厚重的文化感,更缺乏自然的和谐感。
当然,除了文化层面的意义,大树的生态功能也是新栽小树小草无法相提并论的。城市绿化重增量、轻存量,显然必须得到改正。
栽树程序要规范
专家认为,栽树必须规范技术程序,衔接好各个环节。如果运来的是病苗、死苗,就不要栽了。另外,现在城市栽树“萝卜快了不洗泥”,谁都栽树,不管懂不懂,都在栽树。这种现象必须遏制,要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进来。
城市绿化要弄清数量与质量、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如果盲目追求数量,不计成本,只求政绩,绝不会有好效果。科学的政绩观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绿化的每一分钱,都是人民的财富,绿化的执行者必须慎之又慎。
城市绿化还要讲科学,并尊重生物规律、遵循自然规律。比如,栽树前整地挖坑就大有讲究。现在各地的城市绿化,大多是拆迁绿化、见缝插绿。这种情况其实与在建筑垃圾上栽树无异,土壤条件极差,有的甚至树坑下面就是水泥地、沥青、砂石等。怎么办?必须科学整地换土。人们常说“根深叶茂”,这句话很科学——树木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确是互为一体的。如果树的扎根空间过于狭窄,就难以摄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分,长势自然不好。
城市树木生长艰难,就是因为土壤、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恶劣。因此之故,在城市栽树,尤其需要规范技术程序,确保绿化成效显著。
乡土树种应唱主角
“城市里栽树应该选什么树种?”“你在城市里看什么树长得最大,就种什么树!”
原因其实很简单:城市里长得最大的树显然就是经过自然选择、完全适应本地水土气候的树。选择这样的树来做当地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自然成本最低、发挥的生态效益最大。乡土树种正是这样的树种。
可惜,现在不少城市在绿化过程中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甚至漠视这一点——他们只是一味地求新求异,似乎乡土树种天生就是“低人一等”。因此,在很多地方,乡土树种渐渐几近绝迹——快成濒危物种了。这不能不令人感慨!
笔者居住的大院,进大门有两排参天的大杨树,二三十米高,树龄超过50年,树冠密不透风。夏日行走在树下,如同穿行在茂密山林般清凉无比,丝毫感觉不到外面的炎炎烈日。与那些新种植在路边的外来新树种相比,这些杨树可能显得平淡无奇,但的确让人喜欢。
乡土树种正是由于适应性强、生命力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但也有人认为,乡土树种没有特点,老旧。其实,对乡土树种又何必求全责备?比如普通杨树,适应性最强,树冠巨大,非常适宜作为行道树;又如柳树,春季发芽早、树姿也优美,完全适应北方一些城市的条件。杨柳榆槐这些乡土树种,都应在绿化中唱主角,成为主力军。
常绿树比例不宜过大
去年11月的一场大雪,令不少城市的绿化树木严重受损。当时,连日的恶劣天气使大街小巷、公园绿地到处都是倒伏、折断、劈裂的树木。除了雪下得早、树叶尚未落尽等原因之外,常绿树种比重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四季常绿是很多城市绿化的追求目标之一,但似乎没有人注意到,四季常绿并不符合自然规律。常绿树挺拔苍翠的景观固然令人向往,但常绿树不易抗污染,大片、单一的常绿树林更易发生虫害和火灾,而且景观效果也会使人感到单调、沉重。一些阔叶落叶乔木正好弥补了常绿树的不足,它抗污染,绿化效果好,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
落叶树在秋冬季节的落叶,其实也是一种难得的风景。金黄的银杏叶、火红的槭树叶……带给人们一个童话般的秋天;之后,就是洁白的冬天。与之相比,树木四季常绿的确显得沉闷,因为缺乏变化。
在绿化建设中,各地可根据各自自然地理条件,适当调整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但是常绿树比例不宜过大,更不能简单地以四季常青作为唯一追求。
不能只栽不管
有心人可能已经意识到:现在城市栽树的确不少,但成活率并不高,长得也不够好,以至于很多地方反反复复在同一条街道、同一块绿地栽树。
其实,城市绿化必须三分造、七分管,才能把城市绿地经营好。否则,就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棒丢一棒,花了很多钱,栽了很多树,回过头来一看,没留下多少绿色。
绿化管护是城市绿化工程的重要环节,绿化工程施工只是完成绿化的部分任务,如果没有后期管护,种植好的树木就不能保存,前期绿化投入就全部白费,城市良好生态更无从谈起。只有精心养护,才能巩固现有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园林绿化的效果才能全面实现,城市绿化的持续发展才能真正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