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榆林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第一年。为了改变榆林“缺绿”的现状,从2000年起,我市加快了城市园林绿化步伐,2009年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36.1%。当人们穿梭在榆林大街小巷时,会发现这座城市的色彩正在悄悄改变:当年的“一条路、两行树”已经变为现在的“两季有花、三季有景、四季常绿”的城市人居景观。
为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我市将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全、系统完善、种群协调、景观秀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十年抢抓绿化不放松
榆林市民人均拥有绿地7.54平方米
“十几年前,榆林城区只有大街上的几棵大槐树、军分区门前的几棵大柳树,其它道路很少有树木,更别说种植花草了。”说起榆林的城市绿化,老市民何先生说。
为了彻底改变榆林“缺绿”的现状,从2000年起,榆林城区加快了园林绿化工作。绿化中坚持把广场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和游园绿地建设相结合,完成了上郡路、迎宾大道、建榆北路、永济西路等50多条主要道路绿化;建成了世纪广场等4 个广场和南门桥头绿地等16块小区游园绿地;并实施了芹河、沙河和榆溪河两岸绿化。
同时,采取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的办法,对市政府长青小区、实验中学、治沙所等19个单位实施了绿化;在有条件的人行道建设500多个绿化池,创建了50个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的园林式小区和园林式单位。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榆林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1295万平方米,榆林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7.54平方米。
突出“生态特质、文化特征、建设特色”
2010年将实施6大类48个绿化项目
2010年,是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第一年。
今年,市上提出实施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程后,市住房和城市建设部门按照体现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貌特色和现代气息的要求,结合榆林城区城市园林绿化现状,邀请省外的城市园林绿化专业设计单位,会同本市园林绿化专家多次召开会议反复评审,制定了榆林城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专项规划。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围绕精品、精致、精巧的园林绿化建设思路,重点突出“生态特质、文化特征、建设特色”,在继承和创新中推进省级园林城市建设。
园林绿化将通过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单位配合、全民参与,依托河流水系、道路、林带、历史遗迹进行建设,进一步建立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全、系统完善、种群协调、景观秀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今年,榆林城区将建设6大类48个绿化项目,将对47条道路、4个广场、12块绿地的绿化进行改造,改造面积135公顷;对榆阳中路等19条新建道路和市第一医院等50个单位、荟景名苑等30个居住小区,以及机场路入口、榆阳路安置小区等进行绿化,绿化面积10公顷。
强措施严要求
不符合绿化规划要求的建筑物及设施限期迁出拆除
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增加花卉植物是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首要任务。今年,市城建部门将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任务完成。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等,要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由责任单位在两年内完成规划建设。不符合绿化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应在限期内迁出或拆除,并进行绿化美化建设;
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标准;
各类建设项目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不能擅自减少绿化面积;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闲置土地、黄土裸露的空地、房前屋后可绿化的土地要由各责任单位和个人限期绿化。
拓宽筹集资金渠道
通过捐建、认养、冠名等形式鼓励全社会参与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为此,我市将进一步采取共建、捐建、认养、认管、冠名等多种形式鼓励全社会参与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按标准按量逐年核定,建立园林绿化管养经费良性增长机制,巩固已有园林绿化成果。并设立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创建活动予以资金补助。
市城建部门还要求今后凡新建项目,园林绿化投资要占建设总投资的5%以上;单位附属绿地建设资金由单位自行解决;新建道路园林绿化投资要占道路建设总投资的8%以上;居住小区创建工作资金由所有权单位或开发商解决;机关单位、小区创建和拆墙透绿等工作,由各业主和产权单位在统一指导下,自己负责投资建设。
来源: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