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郁的山,嫩绿的草,苍翠的树——绿意满眼,点染着千山脚下万水河畔这座生机盎然的城市。近几年,鞍山人发现身边的绿色越来越多了,而且绿得精巧,绿得别致,在“布局谋篇”上颇有新意,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把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坚持城市、农村向森林化方向发展,城乡建设与生态维护统筹规划,开发改造与植树造林同步进行,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着力建设环境优美的和谐鞍山。
5年间,市财政每年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的资金由千万元增至十多亿元,从山水园田路到城乡村社街全方位地展开森林城市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9年末,我市城区绿化覆盖面积529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16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99%和36.34%。今年,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投资力度,投资1.2亿元,计划新增城市绿地400万平方米、栽植树木30万株。预计到今年底,城市绿化覆盖率将提高到39.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达到9.55平方米。
千山、玉佛山、烈士山总面积达7502.7公顷,森林覆盖率在83%以上,鞍山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保护,造就了山在城中、城在林中、具有北方特色的城市森林。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我市重点实施了“万水千山百湖城”生态工程,同时,围绕城市中的万水河、杨柳河、运粮河三条内河水系进行重点整治和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档次和品位。经过改造和新建的二一九公园、孟泰公园、双潭公园等十大公园,通过拆墙透绿、新建扩建、维修改造,将公园的美景融入街景之中。在园内铺设大面积的健身广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惬意的休闲场所。
2006年至2009年,市政府投资2.1亿余元,新建和改造基础绿地218块,绿化面积209万平方米,栽植乔木12.7万株,灌木6.7万株,铺种草坪124万平方米。新建改造了10个城市公园和3个城市广场,改造面积51万平方米。为广大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休闲空间。以南北、东西两条轴线为代表的绿带成为我市城市绿化的精品,其中东西轴线被评为全国绿色通道示范标准段。
从2001年开始,我市以建设城乡绿色通道为重点,开展了大规模城乡道路绿化。
从高速公路到居民小区、乡村小路,掀起了城乡全民义务植树热潮。全市沈大高速、鞍羊路、海城外环路等县级以上公路两侧营造了30-100米宽林带;乡村公路营造了20-30米宽的林带。千山西路、二一九路、园林路、鞍辽路、鞍海路等主干道,全部实施高标准、宽绿带、微地型、组团式景观绿化,将大自然的景观微缩在道路两侧。全市城乡公路绿化率已达90%,形成了覆盖城乡、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绿色走廊。
鞍山是矿产资源大市,但矿山的开采也为生态环境留下太多的遗憾。市委市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对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给予高度重视,在全国率先开始了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经过10多年的治理,目前全市矿山植被恢复面积已达2000公顷,种植果树、乔、灌木1000多万株,占全市同期可恢复面积85%以上。仅2008年,市政府就投入3045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了7项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恢复治理面积156公顷。齐大山、眼前山、大孤山、东鞍山、西鞍山五大矿区大部分被破坏的山体植被已经基本上得到恢复。
2008年,我市编制完成了《鞍山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到2012年,我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0%,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人均生态游憩用地面积99.05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6平方米,矿山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率为27.35%,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来源: 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