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驶在绕城高速公路渝北境内,满眼绿色扑面而来。昨日,记者从渝北区林业局获悉,该区已完成绕城高速公路在渝北境内27公里的通道绿化工程,绿化面积达5000亩,让高速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荒山披上了“绿装”。
高速公路两侧
万亩荒山披绿衣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高速公路两侧的“绿装”并不简单,全由直径8厘米以上的香樟、天竺桂和直径4厘米以上的雪松组成,这些高大的绿色苗木栽了6排,为绕城高速公路渝北段铺上了厚实的“绿装”。
“渝北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森林工程一定要上档次,有规模,打造重庆的森林门户。”渝北区林业局局长申正华介绍,该区已实施渝邻、渝宜高速公路(渝北段)建设通道绿化6000亩,在二环以外公路两侧分别栽植直径8厘米以上银杏、桂花、黄桷树等大规格苗木35万多株。
同时,二环以内的玉峰山镇、双凤桥街道范围内的通道绿化范围扩建至第一山脊,新增绿化面积2000亩,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万亩荒山已全部实现了绿化。
首创保底分红用地模式
建万亩红枫景观林
“为保证大规模的森林工程建设用地得到落实,我们各级各部门创新形式,积极探索,在全市率先采用了‘保底分红’的用地模式,”申正华说,即前期租地费用和建设费用由业主全额垫资,而苗木更换所得收益由土地租用户和业主按2:8的比例分成,农民每年不需任何投入。通过该模式,落实了全国首个万亩红枫景观林带建设用地,“公司只花了20天时间就全面完成了苗木栽植。”
据介绍,森林工程实施以来,渝北区农村森林工程共完成造林44万余亩,每年均超出市计划任务的50%以上。
截至2009年,全区森林工程建设巳累计投入资金17.48亿元,可以说创造了重庆森林建设的一个奇迹。
多种模式为林农增收
森林工程不仅使山变绿了,林农也从中尝到了甜头。渝北茨竹镇的周生云老人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去年初,周生云与政府签订了3000多亩的荒山承包合同,根据相关政策,验收合格后,他将获得政府补贴120多万元。
“今年还想投入3000亩桉树、1500亩枣村,把荒山全部披上绿装。”周很精明地说,现在优惠政策很多,包括苗木栽植补助、管护补助、退耕还林政策,土地也能自由流转、租用。像周生云一样的业主在茨竹镇还有不少,单靠引进的20家企业业主,茨竹镇近年来就完成了森林工程15000亩,而且这些企业的林业经济产业带如果全部成型,预计每年能实现经济产值上亿元。
这只是林农增收的一个缩影,“农村森林工程不单纯是植多少树,造多少林,还是要与林业、林下经济,旅游、林果等产业相结合,达到为百姓创富增收的目的。”申正华还举了一个例子,古路镇采取农民土地入股分红,农民出土地占49%的股份,业主包干造林占51%的股份,有收益后在保证农民土地收益的前提下按比例分红的模式进行造林。截至今年春季,项目已全部竣工,共栽植雪松、银杏、楠竹、黄葛树等苗木85万余株。记者刘晓熹
渝北
渝北区森林目标
2017年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到2012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2%,到2017年达47%。完成新造林30万亩,改造低效林15万亩,新建城市绿地1666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道路绿化率提高到8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绿地率提高到43%,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建成森林生态示范镇11个,绿色村庄100个,实现全区山地森林化、社区园林化、农田林网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林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林业收入比2007年翻两番,分别达到20亿元和1000元。把渝北建设成为城乡绿化协调发展、人居环境优良、生态系统稳定、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魅力之区”。
来源:农博网--《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