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苏州,中国古典园林的集萃之地,太原把 “国家园林城市”的牌匾捧到了手中。户外是满目葱茏的江南秀色,而此时的太原城也是一派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美丽图景。
“国家园林城市”——这块牌子对太原而言,是亮闪闪的,更是沉甸甸的。
这是因为,北方缺水城市、结构不合理、历史包袱沉重,使得太原要戴上这顶桂冠几无先天优势,需要比别人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是压力,更是动力。咬定目标不松劲,上下拧成了一股绳儿,多年追梦终得一朝收获。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不仅是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需要,更是实现太原科学发展的基石。”
“创建”不是贪图外表光鲜
重在构建绿化成果全民分享的普惠制
——优化布局、“十分钟通达”、城里城外绿脉相连
“一水中分,三山环抱”的太原城,在工业化进程中渐渐丢失了毓秀与灵动。特别是厂矿集中的河西地区广大百姓,长久以来连逛个公园也要跨过汾河才行。而今在这一地区,9万平方米的漪汾公园、18万平方米的玉门河公园、西山万亩生态园、虎峪河公园以及新建成的各类小游园等等,浓浓绿色来到百姓身边。
努力构建全体市民都能充分共享园林绿化成果的“普惠制”是太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出发点和归宿。太原市市长张兵生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绝不只为外表光鲜,重在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
城北的南寨公园、北宫花园,城南的学府公园,城东的卧虎山动物园、五龙花园,以及城市中轴线上12.6公里长的城西水系、15公里长的汾河景区……近3年来新建综合性公园9个,98%的公园实现拆墙透绿,免费开放,园林布局日趋优化。
目前,太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79%,绿地率达30.98%,人均公共绿地9.09平方米。特别是去年以来启动的“10分钟通达工程”,使市民步行不超过10分钟就能到达公园、游园,见到绿地。据统计,全市公园游园总数现达178个,其中社区游园、游园广场80余个;植物种类达400种,其中常用园林植物有237种,基本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行驶在滨河东西路上,连片的绿色扑入眼帘。从矮小的花灌木、到中小乔木和常绿树、再到高大的杨柳树,道路绿化改变了单纯栽种行道树的作法,种类多样、层次分明,生态价值与景观价值兼具。更有取意于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而设计的杏林、桃林,尽显山西乡土植物本色之美。目前太原道路绿化达标率达85%,50米以上主干道路绿地面积达25%,以迎泽大街、长风大街、龙城大街、滨河东西路、晋祠路、环城互通为骨干的绿线网络基本形成。
遥遥相对的太原东西两山,过去只有在天气晴好的日子才能互睹芳容。如今吸附粉尘,净化空气,让城里城外绿脉相连——太原启动了“企业义务植树工程”和“环城林带建设工程”,结合西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在外环上形成了一条长90公里、面积30万亩的绿色长龙,串起了晋祠、天龙山、龙山、蒙山、崛山围山、双塔寺等历史文化遗产,并与近郊平原绿化和西山防护林、太行山绿化带一起构成了城乡一体的绿色生态圈,使城内城外绿地系统更加完善。
窗外的风景美了起来,身边的绿色多了起来,广大市民把对绿色家园的期待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绿地、树木认建认养活动方兴未艾,义务植树成活率和尽责率都超过85%,全社会爱绿、护绿、植绿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