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龙海当地上千名花农来说,在这座种花历史悠久的小城,他们经历过1公斤鲜花不过几元收入的惨淡,也感受过年均种花收入数万元的幸福滋味。
同时,随着“海西花卉世界项目”“花博会”等一系列重要的经贸活动落户这座小城,当地的花卉产业在加快发展步伐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花农的希望
龙海境内山多林密,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各种水仙花、兰花的生长,野生花卉资源十分丰富。但在以往,当地农民多是上山采挖野花,或在自家屋顶、菜园小规模种植,坐等人上门采购。在一些老花农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种植的花卉还是用麻袋装论斤卖,1公斤卖不到几元钱。
而近年来,龙海花卉名品水仙花、蝴蝶兰等香飘全国,销售额达上千万元。目前,龙海已有上千个种花专业户,花卉产品不仅热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出口创汇数百万美元。龙海已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鲜花集散地。
“在两岸花卉业界十多年的密切合作中,龙海成为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典型示范点。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漳州农业局的负责人介绍说,“没有这十几年来闽台农业的紧密合作,我们这里的水仙花、兰花不会像今天开得这么好。”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来闽投资的台湾客商发现龙海的地理环境与台湾十分相似,适宜花卉生长。于是,他们率先在龙海东湖办起小型的花圃和种植基地。此后,越来越多的台湾花商跟进。如今,龙海已经拥有23家台资花卉企业。
台湾投资商为龙海当地带来的首先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种植理念。众所周知,台湾的养花技艺之高,花卉产业之发达,久负盛名。以兰花为例,先进的技术,同样的水土,台湾人种出的兰花明显要比漳州本地人种的长得旺开得艳。从兰盆离地高度到肥料农药使用量等,这些来龙海投资的台商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花农。用新技术种出的兰花易生根、结头、发芽,根多且硬,保鲜周期长。由于成效立竿见影,当地花农无不效仿,种兰新技术迅速普及开来。
此外,台商还带来先进的组培技术,一改以往靠母株繁殖,一年仅发二三苗的缓慢发展速度,迅速提升产量。同时,从台湾引进的蝴蝶兰、石斛兰、豹文兰等100多个兰花新品种也地丰富了龙海兰花的种类。台企先进的销售经验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龙海传统的销售模式。目前,从组建花卉营销队伍,在广州、上海、厦门、北京等大中城市设点销售,到创办专属的花卉销售网站,并鼓励花农参加花博会,承接海外订单,龙海花卉的市场推广已渐入佳境。
而同时龙海花卉的基地建设也日趋完善。近日,据了解,海峡西岸花卉世界项目将在龙海市正式开工。该项目占地3000亩,计划总投资16亿元,分两阶段实施,至2013年全部建成。项目建成后,可引进世界性花卉企业30家~50家,国内知名花卉企业100家~150家,其他园艺企业200家~300家,预计可创年产值50亿元,解决劳动力1.2万个。
有了品质保障并逐步打通销路,龙海花卉身价倍增。如今,在龙海,种植水仙花、兰花使许多农民过上幸福日子,如九湖的数百个花农,仅兰花一项年平均收入就达4万多元,花卉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绿黄金”。
“花博会”促产业升级
从1999年起,漳州龙海已连续10年举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花博会”),成为继厦门“9·8”投洽会之后备受关注的国家级农业经贸盛会,日前被评为 “改革开放30周年30个最受关注展会”之一。“花博会”被称作漳州一张精美的“城市名片”,而龙海则被贯以“东南花都”的美誉。
“‘花博会’不仅有效提升漳州乃至福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将极大地促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在漳州经济发展史上写下了精彩的篇章。我们要不断提升展会档次,做大做强品牌,努力打造农业部南方片区的一级展会,进一步推动两岸‘合作双赢’。”漳州市市长陈冬说。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漳州花卉出口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00%,出口花卉企业从原来3家增到23家,出口品种由3种增到380种,出口市场由5个增到40多个。“这样的发展态势在福建乃至全国都属于前列,也得益于历年的‘花博会’的举办,我们把自己成功推到市场竞争的一线了。”漳州农业部门相关人士表示。
而近年来,在“花博会”的带动下,龙海“东南花都”的花农花商们与来自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客商已经签订了上亿元的订单。其中九湖镇的花卉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我省最大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集散中心。全镇现有花卉品种1200多种,年销售额约占漳州市的49%,形成了从水仙花一枝独秀到国兰、蝴蝶兰、榕树盆景等花卉群芳争妍的新格局。
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龙海的花卉产业还存在如农业科研能力与台湾等花卉产业发展较成熟的地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自主花卉品牌不足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龙海的花卉产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步伐。同时他也表示,“花博会”的举办以及即将动工的“海西花卉世界项目”等一系列“大动作”,都将让龙海花卉迈向海外市场的步伐变得越来越稳健。
(来源:中国花卉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