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
麻城有100万亩杜鹃林,号称“中国映山红第一城”。10万亩原生态古杜鹃群落,树龄均在300年以上。
麻城人说,麻城杜鹃亘古及今,象征麻城的历史文化;麻城杜鹃像红旗似烈火,象征麻城的红色文化。
红色注定是麻城的主打色。
湖北省麻城市地处大别山中段南麓,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和红28军的诞生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革命时期,麻城有13.7万多人参加革命,累计有6万多人参加红军,其中6200余人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而到新中国成立时幸存的只有200多人。
革命年代,麻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揭竿而起,追求自由和解放。如今,麻城人民热情不改,追求富裕和幸福。
建设绿色大别山,给麻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春节刚过,麻城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建设“绿色大别山·麻城在行动”领导小组,制订了麻城行动的规划方案。市政府坚持以奖代补,每年安排13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林业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全市10多个林业大镇纷纷响应,油茶造林、板栗修剪等林业生产活动在全市迅速掀起。各乡(镇)也纷纷成立“绿色大别山·麻城在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各自林业发展的行动计划。
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市共有100万亩杜鹃林,其中龟峰山风景区有连片10万亩的原生态古杜鹃群落,是中国乃至全球面积最大的古杜鹃群落,树龄均在300年以上。
从2007年开始,麻城市就将保护、开发、利用红杜鹃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开始打造杜鹃花旅游品牌。2008年4月举办了首届杜鹃文化旅游节,今年又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映山红第一城”的荣誉。湖北省副省长赵斌评价说:“麻城受此殊荣,既是麻城的光荣,也是全省的光荣。这是全省生态建设上的一件大事。”
杜鹃花对麻城市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麻城人给出了这样定位:麻城杜鹃亘古及今,长盛不衰,象征麻城的历史文化,寓意古老麻城源远流长;麻城杜鹃像红旗,像鲜血,像烈火,象征麻城的红色文化,寓意光荣麻城代代相传;麻城杜鹃生自天然,分布较广,是麻城多样性植物的代表,寓意绿色麻城生态家园。
如今,杜鹃花已被麻城市人大确定为市花。同时,麻城制定了“十二五”杜鹃花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并建立了麻城市古杜鹃群落自然保护区和研究管理机构。目前,麻城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杜鹃文化旅游节,唱响了旅游品牌。生态旅游为当地百姓增收创造了机会,全市以杜鹃花为载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正逐步形成。近4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
麻城市委书记李开寿说:“下一步,我们将举全市之力,继续做大、做强杜鹃文化旅游产业,以花扬名,以花富市、富民。”
一朵花带活了一座城。
除了杜鹃花的品牌资源外,麻城人还抓住了建设绿色大别山的机会,油茶、板栗等都是农民瞄准发展的优势产业。
阎家河镇成立的绿海油茶专业合作社已经干得有声有色。合作社是由回乡创业的毛利兵、丁周全等10人发起建立的,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共投资200万元,而土地入股的会员包括6个村的3000余农户,参股的土地、林地面积近万亩。
2010年秋冬两季,合作社完成改造整地6000亩,今春从省林业推广中心引进长林系列两年生优质油茶苗58万株,截至目前已完成回填及高标准油茶造林3000余亩,完成计划任务的50%以上。
目前,这种合作社形式的先进造林模式,已成为麻城市“绿色大别山”建设的新经验。
据市林业局局长陈水林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投资山林、发展林业,麻城市林业部门加大了对农民的技术扶持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多次组织油茶生产和板栗修剪等现场培训,培训林农2000余人,免费发放修剪工具1000多件、资料6000多份,发放优良种苗近30万株和板栗接穗80万枝。
(作者: 尚文博 赵辉 周卫平) (编辑: 施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