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面看城市,高楼林立;从空中看高楼,光秃秃的楼顶。如果从高处放眼望去,能看到满眼绿色,那该有多养眼?北京正在努力让这样的场景成为现实。
立体绿化在北京早有尝试,长城饭店、昆仑饭店等不少楼房地锦已经爬到了五六层楼高;国家博物馆、全国政协礼堂等建筑的屋顶上,一片片葱茏装扮着空中的北京。但如何让这星星点点的立体绿化呈现燎原之势?今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强制措施:凡是符合条件的12层以下公共机构所属建筑,都应当实施屋顶绿化;公共建筑的新建或改建项目,符合条件但未将屋顶绿化纳入项目设计的,规划部门将不予审批。
立体绿化工作也写入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并确定了5年完成100万平方米的发展目标,市政府与各区(县)签订了落实责任书。
目标已明确,政策已出台,北京市城市绿化是否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北京市屋顶绿化协会会长谭天鹰。
城市立体绿化既美观又实用
为墙体穿绿,让屋顶成为空中花园,立体绿化很中看,但是否中用呢?谭天鹰说:“没做过屋顶绿化的人对这件事会有一万个疑问,做过屋顶绿化的人就知道它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随着城市发展,土地寸土寸金,可绿化用地紧张而且拆迁腾地代价昂贵,大面积的屋顶就成了增加城市绿化量、改善城市生态和景观的巨大空间。相对于大城市中心城区土地的高昂费用,屋顶绿化每平方米100元-500元的造价可谓相当经济。一栋楼脚种一棵地锦,稍加养护,很快就能爬成几十平方米的绿墙。
别看花钱少,立体绿化的效用却不小。谭天鹰介绍说,有研究数据显示,同一栋楼屋顶绿化了的房间相比没有进行屋顶绿化的房间可节省70%的空调能量;在炎热的夏季,有墙面绿化的建筑,室内空气温度较无绿化的建筑室内温度低3℃-5℃,空气相对湿度可提高10%-20%。此外,屋顶及墙面绿化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飘尘,优化生态环境,还能截留雨洪,对减少市政管线的雨洪压力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的城市,到处是钢筋水泥,很容易让人产生压抑的感觉。一座城市的文化与风景是分不开的,试想,一层窗配上一层地锦,一栋楼上一座花园,那样的城市该多美?”谭天鹰说。
推进立体绿化需要精打细算
城市立体绿化发展到今天,防穿刺、植物选择等技术都已经趋于成熟。长城饭店上世纪80年代实施的屋顶绿化至今依然生机勃勃,成为东三环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不是哪儿都适合搞立体绿化?应该搞什么形式的立体绿化?谭天鹰认为,这些问题都应该“精打细算”,不能盲目上马,留下一笔糊涂账。
立体绿化不仅包括屋顶绿化、墙面垂直绿化,也包括阳台、柱体、斜坡、棚架、围墙、立交桥等绿化形式,有复式的,也有简式的。不同的立体绿化形式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各个区(县)要因地制宜,首先要摸清底数,掌握全区(县)有多少地方适合搞立体绿化。同时,必须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宜复式则复式,宜简式则简式,宜垂直就垂直,宜屋顶就屋顶。
有人认为,立体绿化听起来很美但推广起来很难,涉及多个部门、方方面面,但谭天鹰对此充满信心。“除了市政府出台的强制性措施外,立体绿化还可以和义务植树尽责结合起来啊,”他说,“现在,城市里可供义务植树的空间有限,可不可以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允许立体绿化的面积折算成义务植树的株数,从而动员社会单位、企业和公民参与到立体绿化中来,同时又推进了义务植树的尽责。”
安全第一,给建筑加道护身符
在建筑屋面上搞种植,与地面上的园林完全不同,得人为创造条件让植物成活;建筑防水也与原来没有屋面种植时有所区别,在材料选择和工艺安排上都需要重新调整。
“立体绿化并不是绿化与建筑的简单组合,安全一定要放在首位。”谭天鹰说,立体绿化的安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植物安全。要考虑植物越冬、耐寒、耐旱的能力,种不活、种不好的地方不能种。二要考虑工程安全。不能立体绿化做完后,一刮大风从屋顶刮下棵树来,那绝对不行。三是建筑安全。立体绿化要种成建筑物的护身符。例如建筑物的承载量是多少,不能由业主说了算,也不能光看纸上的数字,一定要以科学为依据,由有资质的单位重新核算。无论持有几级园林企业资质,如果要进行立体绿化施工,就必须经过屋顶绿化行业技术专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