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风景线公路两侧的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59.5%提高到当前的63.6%,提高了4.1个百分点,绿化质量大幅提高。
“八百里绿色行动”带动了全州植树造林,推动了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州森林覆盖率由61%增加到66.8%,提高5.8个百分点。全州现有林地面积76.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901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增加到1147万亩。全州建成2个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成功1个国家湿地公园,建成6个国有林场、1488个乡村林场。
强化污染治理 实行节能减排
矿业污染是建设湘西生态文明的重要障碍。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领导班子、广大党员干部、各族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全力推进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53家电解锰和122家铅锌冶炼企业污染治理达到国家标准,84家非法矾厂全部关闭,176个尾砂库关闭43个、133个基本整治或还在整治之中。同时还关闭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小水泥、小造纸企业。经环保部和省环保厅初步认定,2010年底,我州二氧化硫、砷、镉排放量分别控制在1.8万吨和0.22吨、1.03吨,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
州县环保部门对饮用水源、城市空气、酸雨、噪声等环境质量加强监测,组织开展酉水流域锰污染应急监测、涉铅污染纠纷和污染源调查监测等,巩固污染治理成果。
发展生态产业 倡导低碳经济
我州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我州被誉为中南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生物科研基因库”、“中药材宝库”。近年来,我州积极引导林农发展林业产业,利用林下昆虫、青草、小动物以及阳光、新鲜空气等资源,发展养殖牛、鹅等畜禽,发展蕨菜、椿芽菜等林下森林蔬菜,逐步实现“林种、林养、林餐、林游”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全州林下经济面积达到40万亩。大力推进以精品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州在8县市有条件的32个乡镇村进行了生态农业试点19个,总推广面积达48万余亩,涉及蔬菜、茶叶等多个品种。全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到42个,“老爹猕猴桃”、“古丈茶叶”、“泸溪椪柑”等4个农业产品已经获得绿色食品品牌。
加快发展生态工业。我州坚持产学研结合创新,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做精做深矿业,做大做优食品医药产业,培养发展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级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全州申报成功50多个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成为全州新的增长极。
推进城镇绿化 提升人居环境
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建设绿色生态城镇,这是州委、州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要求。
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州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3m2,污水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县城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61%,生活垃圾处理率83.1%。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单位创建活动。全州已创建68个省级园林式单位,155个州级园林式单位。
大力推进百个乡镇街道整脏治乱绿化行动。2010年8月26日,州委、州政府全面启动了全州百个乡镇街道整脏治乱绿化行动。通过一年的整治行动,共投入资金1.2亿余元,修建封闭式垃圾中转站72座,垃圾围1884个,设置果皮箱7845个,新购买添置垃圾清运车432台、洒水车10台,乡镇街道的“脏、乱、差、堵”现象初步好转。
积极推进州县乡村四级生态创建工作。我州委托湖南大学编制的《湘西自治州生态州建设规划》,在2010年初通过省环保厅评审,为深入实施生态州建设战略提供了科学指导。各县市抓紧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编制报批工作,古丈、永顺、龙山、吉首、保靖5个县市的建设规划已通过省环保厅评审,泸溪、花垣、凤凰完成了规划文本编制。2010年,全州选择10个乡镇、68个村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省环保厅审核同意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吉首市河溪镇马鞍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村。
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建设,涌现出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泸溪县白沙镇红土溪村、花垣县龙潭镇大平村等示范典型。
“十二五”是建设湘西生态文明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坚信,我州一定会抓住战略机遇,努力把湘西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来源:红网-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