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开始,哈尔滨城区经过5年大规模绿化,至少增加了500万株树木。哈市现有树木超过1000万株。“绿化让哈尔滨的城市景观更加迷人了,然而还应发挥绿化的遮阴等实用功能,从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面对高温天气“晒”出来的绿化功能缺位,该省权威绿化专家聂绍荃和生态学家祝宁建言:绿化,一定要以人为本,突出绿化的整体效益,让市民享受到“绿化福利”。
两大不足
不足一:商业化运作,大量引进新树种难见成效。
东北林大森林植物生态学科教授聂绍荃认为,哈市对绿化园林生态功能重视不够,是园林商业化运作的必然结果。
“哈尔滨有四、五十家园林公司,还有30多家苗圃,100%是商业化运作。商业化的特点是利润最大化。乡土树种利润少,于是商家就借着彩化或增加城市绿化多样性的名目,搞一些所谓的引进品种。这种行为没有错,问题是这些品种未经本地驯化,种植后生长速度慢,死亡率高,使得城市的绿化总是处于新生期,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生态效应。”聂绍荃认为。
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期,哈尔滨绿化实行商业化运作,形成明显的前后分期。“像儿童影院旁的小公园是典型的20世纪80年代、商业运作前的园林绿化,那时没有那么多引进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加上保护得当,于是形成好的生态效益。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园林建设倾向于景观发展,大量使用引进树种,每年因死亡更新需大量投入,但实际成绩却并不显著。”聂绍荃分析说。
不足二:盲目求美观,大修围挡损失实用功能。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绿化实际上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美观,另一个就是生态效益。城市绿化应该处理好美化与生态效益的关系。”东北林大林学院生态学科教授祝宁说。
众所周知,大面积的绿化园林具有增湿、遮阳、降温、降噪、吸附灰尘等作用。“我们的绿化在观念上可能出现了偏差,绿化不是为了改变居民居住环境,而只是为人们的感官准备的。”祝教授说。在哈尔滨,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街道上没有树,旁边是个大型园林,然而园林却围着围栏,甚至是铁丝网,不准行人入内。还有些园林本来有树,却被修剪成各种造型,根本没法形成绿荫。为了追求美观,宁可让人晒着。
祝教授说,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哈尔滨的中山路。原来的中山路有许多大榆树,在道路改造过程中,大榆树被伐,却在分车带上种草坪和小树,看上去是绿色,但其生态效益与大树根本没法比。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