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北方花都,易居之城
必全在线:www.bqsoo.com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北方花都”誉中华
许昌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下辖6县(市、区),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62亿元,排名河南省第5位,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41元。近几年来,许昌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已成为目前全省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具活力的省辖市之一。
许昌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享有“魏都”、“钧都”、“花都”之美誉。公元196年,许昌曾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无数文人墨客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许昌属于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南北植物互移的进化带、过渡带和天然“驯化场”。近年来,许昌市不断加大生态绿化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资金21亿元,完成绿化造林2.5万公顷,建设城市绿地1227公顷,城市绿化率达到42.7%,森林覆盖率达到33.5%。市区的水环境、大气环境等主要环境指标都位于河南省前列。许昌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称号。
许昌产业特色明显。花木产业领航发展,生态文明成为亮点。许昌是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之一,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花木主产区鄢陵县成为“中国花木第一县”。同时,以旅游业、会展业和休闲商业为主的特色三产体系基本形成,已建成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温泉度假区、万亩花卉游览区、彭店生态农业观光区等20多个景区景点,中原花木博览园具备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科普开发、文体娱乐等综合功能,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花都温泉度假区融水文化、花文化、茶文化、三国文化为一体,成为中原著名的花园式露天温泉度假区;三星级花都庄园酒店和五星级标准的中原国际大酒店,成为重要的会议会展中心。一年一度的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已经升格为国家林业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成为许昌乃至河南的一张特色名片。8届花博会就引来项目300多个,签约资金近140多亿元。
许昌生态环境良好。这里春天百花齐放,夏季五彩缤纷,秋天黄花遍地,冬日蜡梅飘香,被人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有“平原林海”、“天然氧吧”之称。目前,许昌花木主产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年空气质量Ⅱ级以上的天数达到320天,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6万个,达到了国家优质空气质量标准。
“绿色城市”尽风流
许昌花卉栽培历史悠久,花木主产区鄢陵县素有“花乡”、“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盛誉,是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之一。唐朝时期,鄢陵已有大面积的植物园林栽培;宋朝时期,皇家的御花园已经落户许昌;清朝时期,鄢陵蜡梅作为贡品献给皇室贵族。清朝名士王士正诗曰:“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清朝诗人汪婉有感而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许昌发展花木产业有良好的传统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在经历恢复发展时期(1958年至1985年)、稳步发展时期(1985年至1995年)、引导发展时期(1995年至2000年)、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至2005年)之后,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时期。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花木产业已成为许昌的优势主导产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一是种植规模化。全市花木面积达到85万亩,拥有绿化苗木、盆花盆景、鲜花切花、草皮草毯四大系列,年产值40亿元,产品销往28个省(区、市),花木主产区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0600元,许多来许昌视察的领导和观光的游客,都感叹这样的“平原林海”、“绿色王国”是许昌人创造的一大奇迹。二是生产标准化。先后制定了《蜡梅产品标准》、《盆景产品标准》等12项花木产品标准和《蜡梅生产技术规程》、《桧柏生产技术规程》等16项花木生产技术规程,其中有3项花木产品标准被批准为省级标准,鄢陵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被命名为“国家苗木栽培标准化示范区”。三是运作企业化。积极打破分散种植、无序经营的局面,引导农户完成一定原始积累后,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组建花木企业,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并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一批花木企业。目前,全市有各类花木企业800多家。四是经营集约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妥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吸引大型花木公司进入,转变花木产业发展方式,杜绝粗放经营、无序增长现象,走数量、质量、效益有机结合的路子,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受益。五是链条延伸化。花木生产的蓬勃发展,不但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药械花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催生了具有特色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业,实现了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带动三产。目前,以花木为背景,以生态为平台,全市建设各类景区景点20多个,其中中原花木博览园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景区”,花都温泉度假区成为中原最大的露天花园式温泉度假区,开通了花都风情游、樱桃观光采摘游、农家乐休闲游、踏青赏花游等一系列旅游线路,来鄢陵的游客数量不断攀升。
如今的花木产业,不仅成为许昌发展的特色产业、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还成为生态建设的新鲜血液。走进许昌,走进鄢陵,入目皆花影,处处尽芳菲,就如同走进了一个植物王国,这里花木种类繁多,造型奇异独特,空气清新宜人,展现给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朴的自然美,也是原始的粗犷美,更是如诗如画的平原林海之美。
“产业旗舰”现中原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许昌及鄢陵认识到,花木产业的竞争,既是规模的竞争,又是档次的竞争;既是科技的竞争,又是信息的竞争;既是品质的竞争,又是效益的竞争。为确保花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决定进行二次创业,规划建设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着力打造花木产业的“巨舰”。2007年8月,鄢陵开始规划建设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整个园区涉及柏梁、陈化店、安陵、马坊四个乡镇42个行政村,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万亩。花木园区建设本着花木生产、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三篇文章”一起做的原则,突出产业支撑,推进花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公司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坚持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带动三产,做到一产与三产的有机融合,探索“三农”工作的新路子。花木园区建设利用3—5年的时间,将园区建设成为花木标准化生产区、集约化示范区、新优品种展示区、生态旅游观光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最终成为道路景观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市场繁荣、管理规范有序、生产效益显著、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现代化园区。
一是着力做好花木生产文章。推进花木规模化发展,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是关键。为此,许昌市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多同群众算得失账、算收入账、算利益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国家土地政策范围内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推进了土地有序流转、稳妥流转、和谐流转。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善于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善用上力,加大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借助外力,就是重点吸引市外、省外的大企业投资园区建设,进行创业发展;激活内力,就是积极吸引本市的花木企业、种植大户入驻园区,开展“二次创业”;善用上力,就是努力争取国家农业产业化建设方面的项目落户园区。为了提升软实力,园区成立了管理办公室和公安派出所,积极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使企业愿入驻、能发展、有信心。政府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使园区内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为企业进驻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是着力做好生态旅游文章。园区生态旅游发展目标是,经过3—5年的发展,将名优花木园区打造成5A级景区。围绕这一目标,本着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由复旦大学担纲生态旅游总体规划设计。园区内部将配套宾馆酒店、休闲会所、养生公寓、精品景点等休闲旅游元素,并体现三国文化游和生态文化游的内涵。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批旅游节点工程,重点规划建设龙源花木生态园、泽域花木科技园、鑫地园林生态园等,促进一产与三产的融合发展,实现多产业集聚、多产业支撑、多产业发展。同时,计划在陈化店镇建设大型休闲购物中心,通过引进大型商贸企业集团或国际国内战略投资者,运用先进的经营理念,突出“绿色、生态、休闲”,不断培育壮大休闲商业,使生态旅游、休闲体验、轻松购物联动发展,力争利用3至5年时间,建成区域性的特色休闲购物中心。土地流转后群众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除了有土地租金,一部分农民就地转变为花工,与企业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务关系;一部分农民在园区旅游产业中找到就业创业的平台;一部分农民依靠劳务输出组织,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实现劳动力转移消化,增加群众收入。
三是做好新农村建设文章。按照市委关于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要求,采取“拆点并村、整合村庄”的方法,推进园区42个村庄的新农村建设,最终发展成农村新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产中、产在城中,将省政府提出的“复合型城市”形象定位在园区再现。目前,正在编制42个行政村的建设规划,将本着成熟一村、改造一村、提升一村的原则,通过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筹资等形式,推进新村建设。
策划/王登喜 楚长顺 雷剑德
文/康运东 王耀杰 姚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