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带你轻松读懂“碳达峰、碳中和、林业碳汇”

2023-07-21 16:171500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江苏林业网在线访谈,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我们邀请到了南京林业大学阮宏华教授、省林业局吴小巧总工程师、省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处谢友超处长、李丙锋一级主任科员做客在线访谈活动,为大家解答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碳汇方面的相关问题。

[主持人]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那究竟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呢?首先我们请吴小巧总工向大家讲解一下定义与二者间的关系。

[吴小巧]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峰之后进入逐步下降阶段。碳中和,即在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与移除量二者两相抵消,实现CO2的净零排放。

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置条件,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水平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间和难度:达峰时间越早,实现碳中和的压力越小;碳达峰时间越晚,对实现碳中和所需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就越高,如期实现的难度就越大。

[主持人]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为什么要作出这一承诺?换句话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与意义是什么?

[吴小巧] 从国际来看,2016年全球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巴黎协定》,成为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巴黎协定》提请所有缔约方在2020年前提交21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MCS),以推动全球尽早实现深度减排。

[吴小巧]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将提高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积极践行《巴黎协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愿景,主动提高国家在碳减排上的自主贡献,是统筹国际、国内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的决心与担当,另一方面有助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们对“绿水青山”的憧憬与向往。

[吴小巧]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这段话是中央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最新战略部署,也为未来中国的碳汇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持人]为支撑实现我国2030和2060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在国家以及江苏省层面发布了哪些相关政策规划管理等文件?

[吴小巧]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个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共同构建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而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配套政策也将围绕以上意见及方案陆续出台。

2022年8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吴小巧]其中《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十大重点任务之一就是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一是巩固生态系统固碳作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生态空间占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稳定现有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岩溶等固碳作用。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

二是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扩大林业资源总量。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高森林质量和稳定性。加强河湖、湿地保护修复。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加强退化土地修复治理,开展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到203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

三是加强生态系统碳汇基础支撑。依托和拓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利用好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成果,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岩溶等碳汇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潜力分析,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加强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制定碳汇项目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规则。

重点任务中还提到各地区要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因地制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长三角等区域要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率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严格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导向,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吴小巧]2022年1月15日,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2060年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

[吴小巧]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结合江苏实际,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做出《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决定》(2022年11月25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其中提到大力推进绿美江苏建设,加快江海河湖水系生态廊道建设、造林复绿工作,着力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和碳储量。强化湿地保护与修复,切实增强湿地储碳能力。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增加农业生态碳汇。积极保护和修复滨海湿地、海藻等蓝碳系统,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着力提升海洋生态和渔业系统碳汇能力。

2023年1月12日,江苏省工信厅、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江苏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推进产业低碳转型,强化资源高效利用,加强低碳能源保障,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此外,其他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也在陆续出台。

[主持人]前面介绍了这么多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相关政策法规管理文件,接下来我们就“碳汇”方面的相关问题给大家进行科普。

[主持人]首先,什么是碳汇、什么是生态系统碳汇,他们和森林碳汇与湿地碳汇是什么关系?

[阮宏华]关于什么是碳汇,我们先要理解什么是碳的“源”和“汇”的概念。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简单的讲, “源(source)”字有来源、释放或排放的意思,所谓“碳源 (carbon source)”是指某一事物、某一系统或某一活动(行为)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程或机制。比如植物的呼吸就是排放二氧化碳的过程,燃烧化石燃料、毁林开荒就是排放二氧化碳的活动或行为,等等。 “汇(sink)”字有汇合、汇聚、聚合等意思,所谓“碳汇 (carbon sink)”就是指某一事物、某一系统或某一活动(行为)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清除,进而汇聚或吸收固定起来的过程或机制。

因此,“碳汇”定义我们可以简要表述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或其他温室气体,如甲烷、氧化二氮等)的过程、机制或活动。也就是说,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一种过程、一种机制、一种活动或行为。

与之相关的,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碳汇过程,植树造林就是一种能增加植被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碳汇活动。 “碳汇”主要是通过生物固碳过程(光合作用等),由此形成的碳汇,可称为“自然碳汇”或“生态碳汇”;也可以通过物理固碳过程(碳捕获、利用和储存 (CCUS)技术)实现,称为“工业碳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通常讲的“碳汇”这个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包含有另外一层含义,即通过清除大气二氧化碳的过程或活动,所产生(吸收、固定、汇聚起来)的那部分二氧化碳,称之为“碳汇”,其清除(固定)的多少,可以称为“碳汇量”。

[阮宏华] 我们来看什么是“生态系统碳汇”。由上述“碳汇”的定义,是指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生态系统碳汇”另外一层含义是指某一生态系统(一定的地段、区域内的一片森林、湿地、农田、草地或海洋),在一定的时间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碳汇”,净吸收二氧化碳的量,称为生态系统碳汇量。

由此不难理解,“森林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之转化为有机碳固定在植被或土壤当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表示的是森林的一种作用或功能。另外一层含义,“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的大气中的那部分二氧化碳,称为森林碳汇,表示的是森林的一种生态“产品”,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多少,表征“森林碳汇量”的大小。

同理,我们就知道了什么是湿地碳汇、草地碳汇、农田碳汇以及海洋碳汇等等。简而言之,生态系统碳汇是碳汇中的一类,森林碳汇或湿地碳汇是生态系统碳汇的一类。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湿地碳汇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海洋碳汇就是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另外,因为人们常说,陆地是绿色的,所以陆地生态系统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被称为“绿碳”。森林、河湖湿地、草原、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都属于“绿碳”范畴。相对于陆地上的“绿碳”,因为人们常称蓝色的海洋,所以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被称为“蓝碳”。

森林生态系统贡献了陆地约80%的固碳量,内陆湿地生态系统贡献了陆地12%以上的固碳量,滨海湿地也是海洋碳汇的重要部分。湿地也有很强的碳汇功能,湿地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在湿地土壤中积累。

[主持人]听说林业碳汇能卖钱,产品是什么,如何卖?

[阮宏华]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明确的两个概念“碳交易”和“碳汇交易”。很多人对“碳交易”和“碳汇交易”在认识上存在较大误区,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碳交易”和“碳汇交易”是一种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机制,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而设置的一种虚拟交易。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无法达到公约对该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排放指标,从而形成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二是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投资的钱相当于购买了这部分碳汇),抵消碳排放,这就是“碳汇交易”。《京都议定书》规定,碳交易有三种机制:1)碳排放权交易(ET),2)联合履约机制(JI),3)清洁发展机制(CDM)。其中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碳交易,才是碳汇交易。因此,碳汇交易属于碳交易的范畴,但是碳汇交易不等同于碳交易,或者说碳汇交易只是碳交易市场的一部分。

[阮宏华]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施,林业碳汇交易也为中国林业的转型和发展带来新的生长点,有力推动了以林业碳汇为代表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有关林业碳汇交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什么是林业碳汇?狭义理解,林业碳汇是指实施造林、再造林以及森林经营管理活动,增加森林碳汇量的过程或机制。狭义的林业碳汇,主要是讲的是森林碳汇,特别强调的是造林和再造林的林业活动,这也是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办法。研究表明,森林每增长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

广义的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森林保护、造林和更新造林、森林经营管理、湿地管理、荒漠化治理、采伐林产品管理等林业经营管理活动,稳定增加碳汇量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也可以理解为,通过上述林业活动或机制,稳定增加的碳汇量,称为“林业碳汇”。广义的林业碳汇,主要是依据我国林业行业的管理范围和现状,拓宽到湿地、草地、荒漠等生态系统碳汇领域,或木材加工和利用等范畴。

[阮宏华] 林业碳汇能卖钱吗?当然可以。那林业碳汇的产品是什么?简单来说,林业碳汇交易的标的物就是增加的“碳汇量”或“净吸收的二氧化碳当量”(CO2 吨)。在我国,可进行碳交易的机制主要指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交易产品(标的物)主要包括两类,即碳配额和碳减排量。碳配额由各试点当地发改委签发,碳减排量绝大部分来自国家发改委签发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 (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简称CCER)。林业碳汇交易可以通过开发林业碳汇CCER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签发的经核证的减排量,就可以进行交易。

目前,也有部分省市启动地方核证减排量交易机制,如:福建林业碳汇抵消机制(FFCER)、广东碳普惠抵消信用机制(PHCER)和北京林业碳汇抵消机制(BCER)等。

[阮宏华] 值得注意的是,林业碳汇交易机制被列入我国碳交易市场之后,特别是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施,一些人或机构认为可以利用林业碳汇和碳汇交易的概念赚大钱,在全国各地飞快建立很多诸如“林业碳汇公司”、“碳汇林开发公司”等等,一些不良机构提供虚假信息,错误宣传,误导公众,借机牟利。下面我来回答:

1. 林业碳汇一定能赚大钱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林业碳汇经济收益,忽略了发展林业碳汇的深刻内涵。任何过分夸大或渲染林业碳汇的经济收益,甚至是“一本万利”,号召公众 “投资碳汇赚大钱”,这种宣传很片面,也很危险。发展碳汇林业,产生的林业碳汇价值,只是碳汇林业综合价值的一小部分。我们要认识到林业碳汇是基于自然有效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发展林业碳汇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森林是钱库、粮库、水库,再加上一个碳库”。通过发展林业碳汇,是为了充分发挥森林具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重效益。生态效益主要有:涵养水源、改善水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气候等等。碳汇只是其中森林生态效益的一部分。

碳汇要作为一种碳信用指标(碳减排量)可以进行交易,但是有许多特殊要求和条件,需要按相应规则和程序开发,也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如果只是追求“碳汇”卖钱,这部分收益还不一定能完全抵消造林、森林经营、森林管护以及项目设计、监测和第三方审定、核证等所有的项目投入,如何赚大钱?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和开展森林经营管理,追求的是森林的多种功能和效益,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并非只是单纯卖林业碳汇。开发林业碳汇项目,为森林生态产品(碳汇)的价值实现,提供了一种机制或方式。

2. 所有森林都能开发林业碳汇? 有不少人都认为只要是森林就可以开发成碳汇项目并进行碳汇交易,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际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有关规则,目前,能够交易的林业碳汇应该是按照有关规则和被批准的林业方法学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所产生的净碳汇量。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碳汇量”与“碳储量”的区别,理论上的“碳汇”或“碳汇量”是指某一区域或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固定二氧化碳的“增量”,而“碳储量”是指过去历史上,长期累积下来的“存量”。增量所形成的“碳汇量”才有可能上市交易,而“存量”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是不可以交易的。同时,“碳汇”还应具有“额外性”,即要扣除森林前期积累的碳储量(基线碳汇量),以及为了增加碳汇过程中所付出的相应成本(泄漏量)。

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并不是所有造林项目和森林经营项目固定的碳汇都可以交易。开发的碳汇项目,必须符合方法学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等项目产生的净增碳汇量,并获得具备资格的第三方审定机构的审定核证合格,且获得主管机构签发,才能进入碳市场交易。因此,只有具备额外性,符合方法学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等项目产生的净增碳汇量才可进入碳市场交易。

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中,“方法学”是指用于确定项目的基准线、论证额外性、计算减排量、制定监测计划等的方法指南(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备案发布了4个CCER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分别是《AR-CM-001-V01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AR-CM-002-V01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和《AR-CM-003-V01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AR-CM-005-V01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这4个林业碳汇方法学,是我们开发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依据和标准。在此说明一下,就林业碳汇CCER项目而言,开发流程要经过7个步骤:分别是项目设计、项目审定、项目备案、项目实施、项目监测、减排量核证及其备案签发。

另外,我国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有关天然林经营、湿地、农田或海洋生态系统等领域的碳汇方法学,相关方法学的制定或建立还在探索之中。

[阮宏华]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有“林业碳汇”或“生态碳汇”是在生态系统层面上来衡量的。目前有一些人或机构,在碳汇宣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关于“碳汇树种”“碳汇植物”“碳汇林物种”“碳汇林苗木”等概念,这些说法都是不科学的,是错误的!希望大家不要被误导。

林业碳汇交易的政策性、专业性极强,程序也较为复杂。特别是目前,我国在林业碳汇的计量、监测与评估技术方面存在不足,相关方法学没有建立完整的体系,林业碳汇交易的政策机制还不完善,在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时,一定要征询林业主管部门意见和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

总之,随着国内“碳减排”新政策的不断出台,预计林业碳汇将迎来新局面。

[主持人]近年来,碳足迹这一名词的出现频次越来越高,与绿色消费、绿色供应链、全球气候治理和国际贸易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那碳足迹又是什么呢?

[李丙锋]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源于生态足迹概念。计算一件产品在原料、制造、运输、销售、使用、废弃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碳排放,不仅包括产品本身,也包括其产业链、供应链等关联范围的碳排放。

[李丙锋]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足迹”的计算如下。

1.短途旅行(Kg):200 公里以内=公里数 × 0.275

2.中途旅行(Kg):200~ 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3. 长途旅行(Kg):1000 公里以上=公里数 × 0.139

4. 家居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 × 0.785

5. 开车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 × 0.785

[主持人]如何看待森林生态系统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地位?

[阮宏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宣誓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同时,还宣布我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目标。科学造林和保护森林,能显著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在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特殊的地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1%。全球而言,其中森林地上部分的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的86%,土壤碳储量占陆地土壤碳储量的73%。全球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大约占化石燃料排放量的31%左右。可见森林在全球碳循环中重要作用。

据方精云院士(2018)等发表的研究成果表明,在2001—2010年期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2.01亿吨,相当于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是固碳主体,贡献了约80%的固碳量。如果按照王兵等(2022)最新的全国森林全口径碳汇 4.34 亿吨碳当量折合 15.91 亿吨二氧化碳量计算,近40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全口径碳汇总量约占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21.55% ,也就意味着中和了 21.55% 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起到重要作用。

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始重视对森林碳汇的发展和管理。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首次在国际气候变化协议中,承认森林碳汇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并要求签署方加强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历次联合国气候公约谈判都把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内容,许多国家都将发展林业作为增汇减排的重要途径。国际上明确林业减缓气候变暖4途径:(1)减少毁林及土地退化;(2)造林及再造林;(3) 森林经营增加固碳;(4)增加森林再生生物质(木材)替代化石产品。

截止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达到最高值340亿吨,中国达到103亿吨,占全球的30%。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实现双碳目标压力很大,短期看工业、长期靠森林;点上看工业、面上靠森林;“达峰”看工业、“中和”靠森林。“碳中和”的主力军是森林生态系统,在固碳作用方面,森林有面积广、时间长、成本低、潜力大、生态好等特点,被认为是基于自然的最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目前,我国人工林面积7954.28万公顷,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发展人工林对森林碳汇作用巨大。中幼龄林占我国森林面积的60.94%,中幼龄林处于高生长阶段,伴随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碳汇增长潜力较大。

总之,随着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加剧,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我国森林具有极大的碳汇潜力,大力加强林业建设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主持人]森林固碳减排的成本如何?

[阮宏华]森林经营或造林碳汇成本大约:20~22元/吨,或更低。相比于中国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大约500元/吨)、各种风机发电(大约600元/吨)、燃气替代燃煤发电(大约250元/吨)、以及热电联供以及炼焦炉的燃烧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和污染物减排改造(106元/吨)的高额成本,森林固碳减排经济高效。

[主持人]那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增汇减排呢?

[阮宏华] 就林业而言,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以及提高现有森林资源质量来增加碳汇能力;通过加强森林保护、湿地保护、控制林地水土流失、防治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以及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木材使用,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增加木质林产品贮碳量等。

[主持人]在 “双碳”背景下,我省在拓展林业碳汇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谢友超]近年来,省林业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各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局相关处室(单位)业务骨干、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派员参与的专项工作组;组建由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局相关处室(单位)专家或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家组,以加强对林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把关。此外,近年来,省林业局还持续组织开展了全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

近期,我局已完成《江苏省林业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1-2060年)》初稿编制工作;《方案》阐述了林业在碳达峰碳中和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省林业“双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林业“双碳”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增加林业碳汇资源、巩固林业碳汇存量、提升林业适应能力、开展林业碳汇研究和推进林业碳汇交易等建设内容,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中。

此外,今年以来,我省还分别在盐城林场和宿迁市开展林业碳汇国家级和省级试点,以期探索林业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经营模式和关键技术,以及碳汇计量、项目开发的方法路径等。

[谢友超]2003年,省委省政府向全社会发出了建设“绿色江苏”的号召。多年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实施了江河湖海防护林、丘陵岗地植被恢复、绿色通道、村庄绿化、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等一批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以丘陵山区公益林为主体,江河湖海防护林为骨架,农田、水系、道路林网为脉络,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为嵌点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并逐步完善,大大改观了全省缺林少绿的生态面貌,全省城乡居民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20年,江苏省林业局根据新时期林业新功能和社会新需求,结合江苏实际,制订印发了《绿美江苏建设行动实施意见》,全面实施了国土绿化推进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湿地保护修复行动、林业种苗提质增效行动、资源管理保护能力提升行动、林业生态旅游康养推进行动等六大行动,林业生态建设精品亮点纷呈,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明显提升。

[谢友超] 作为平原为主的省份,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江苏国土绿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林木覆盖率持续上升。与此同时,植树造林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此情况下,近年来,我省林业部门大力推进村庄绿化提档升级,推进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充分挖掘盐碱地、废弃地、海堤沿岸、河道路网等未利用区域造林复绿,总结推广新探索、新尝试,为国土绿化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句容市下蜀镇空青村梁庄自然村为例,梁庄自然村去年实施省绿美村庄项目,尽管只有68户农户、194人,但近年来在村民家前屋后新栽种的各类树木达2000多棵。盐城市不断探索推广沿海地区以碳汇为主要目标的造林绿化经验,2022年全市完成造林1.3万亩,其中东台市利用重盐碱地等未利用地造林1110亩;射阳县建设盐碱地试验区,进行树种培育改良实验,新增造林1000亩以上。去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24.1万亩、新建绿美村庄505个,今年全省将完成绿化造林20万亩,新建绿美村庄200个、改造提升原绿美村庄100个、新建完善绿美古树村庄10个。

[吴小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双碳”的战略部署,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切实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全力为全省“双碳”工作作出林业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 我们今天几位嘉宾的解答切中肯綮,非常感谢你们。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相信大家对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碳汇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会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双碳”工作,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济南森林苗木种植销售中心
济宁市金彪园林种植基地
五常市显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2024年云南省草品种名录的通知
各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十九条、第九十一条规定,现将由云南省草品种

982024-12-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