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田里种不出钱 就找荒山要效益

2018-12-03 15:274410
 

村里请来专家为苗木种植“把关”。

“老宋,今天有活干吗?”一大早,阿城区同森苗木基地负责人宋咏梅接到村民王勇来的电话。58岁的王勇来以前没事干便邀人打扑克,可如今他再也闲不住了,像很多村民一样,隔三差五就主动打电话找苗木基地“揽活干”,不但腰包变鼓了,农闲生活也变得更充实了。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阿城区金龙山镇于店村对山林的开发。

田里种不出钱 就找荒山要效益

一片山林能给一个村庄带来多大改变?采访前,于店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平邀记者来村里的山上走走看看。

11月17日,记者踏上于店村附近的一座山头,这座山属于张广才岭余脉大青山的一部分。走在山中,仿佛穿行于花卉苗木的长廊中,云杉、花楸、兴安杜鹃等十多种名贵苗木尽在眼前,红的绿的紫的,像彩色的地毯铺展开去。李振平说,5年前,这里还只有几株零星的松树,而且草丛茂密,一旦天气干燥数日,整片山林的防火形势就十分严峻。如今荒山变绿,这些苗木和花卉也成了村里农民增收致富的“先锋功臣”。

农民不去田地里要收成,怎么盯上了荒山?李振平说,这也是现实的无奈之举。于店村地处浅山区,平地少、山地多,村民一直靠种旱田为生。受到地势限制,普通玉米产量很低,多年来村民种植的都是早熟玉米品种。“在我们村,只有早熟玉米产量能上来,但是收购早熟玉米的粮贩和加工厂很少,价格都是人家收粮的说了算,咱种植户没有话语权,收入自然上不来。”李振平告诉记者,现实条件让村民的平均收入一直不高,虽然村里只有7户贫困户,但不少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比贫困户的“标准线”高一点。

怎样带领村民富起来?李振平思来想去,把目光放在了村里的山上。“靠山吃山,既然田里种不出钱儿,咱就找荒山要效益。”李振平说,5年前村里就放出话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民承包荒山、带头致富。

激活一片荒山 带活一村劳动力

胡彦国、宋咏梅夫妇成了村里第一户“试水”的村民,承包近400亩的山林,建起了阿城区同森苗木基地。敢于率先“试水”也有原因,两口子以前就是国有林场的职工,宋咏梅还是林场里的技术员。

“虽然有种植苗木花卉的经验,但是自己承包荒山搞种植也是头一遭,心里真是没底。”宋咏梅告诉记者,尤其是人手不足是最大的“心病”,仅凭两口子4只手,怎么种得了近400亩的山林?但乡里和村里的支持给这两口子吃了一颗定心丸。“乡村干部帮我们挨家挨户动员,很快就有村民来我们的基地报名务工,而且越来越多。”宋咏梅告诉记者。

“既然咱有技术,就应该发挥先锋作用,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胡彦国、宋咏梅夫妇从承包荒山的那年起,就把家安在了山上,两口子带着村民搭起帐篷开始创业。没有水,大家就靠肩挑背扛;没有路,大伙儿拿柴刀披荆斩棘……

荒山被激活,经历若干个艰辛的日夜后,昔日的荒山石岭,被他们建成了400亩苗圃,云杉、花楸、兴安杜鹃等十多种名贵苗木在山上长得郁郁葱葱。

同步激活的还有于店村村民的致富热情。锄草、浇水、施肥、喷药等维护管理都需要人手,苗木基地里平时农闲来打工的村民不断,固定雇工有30多人。“有的村民把自家的地流转出去,长年在我们基地打工,在基地干半年工资也有近两万元。”胡彦国告诉记者。

广阔山林大有可为。如今,站在茫茫的山林里,放眼望去,山头上常常可以看见农户干活的身影,山林间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务工务农两不误,钱袋子越来越鼓。”村民乐呵呵地说。

盘活第三产业 把荒山变成“绿色银行”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好几拨村民三五成群地来到苗木基地。他们不光是来打工,苗木基地里的工程也是他们挂记的大事。“你看,基地里不仅种苗木,还挖好了鱼塘,建起了宾馆,以后我们村也要发展旅游业,我以后也想在农家乐、度假村里找份固定的活儿干。”村民林海英告诉记者。

农忙不误田,农闲喜迎客;依托山林开发,发展乡村旅游,这正是于店村党支部给村子定下的发展之路。“除了这400亩的荒山,我们还计划让村民入股,以合作社的形式承包其他的荒山。而山林开发只是第一步,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我们有绿水青山就能吸引来客源,有客源村里的经济就能被盘活。旅游产业本身就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村民还可以以一家一户或者集体抱团的形式搞绿色种植、采摘体验等副业,村民的腰包一定能鼓起来。”李振平告诉记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依托着同森苗木基地这个“龙头”,村里已经开始规划乡村旅游产业。

“目前同森苗木基地内的农家乐硬件设施建设已到尾声,明年开春就可以正式迎接八方宾客,日接待能力在100—150人。未来,我们还想在于店村里打造田园风光区、旅游度假区和精品农业种植区等旅游功能区,开发我们村特色旅游产业。”聊起未来,李振平信心满满。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济南森林苗木种植销售中心
济宁市金彪园林种植基地
五常市显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