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携手激发森林力量 推动区域持续发展

2016-10-29 09:531220
  10月24日-27日,首届国际林联亚洲和大洋洲区域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由国际林联和中国林科院共同主办,中国林科院承办。这是国际林联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区大会,也是中国举办的林业科技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深远的国际林业学术盛会,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近800位正式代表,近300位参加大会部分学术活动的非正式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大会共有4个主题报告会、99场(次)学术会议、530个学术报告、200个学术墙报、30个标准展位共24家国际国内单位宣传展示。大会主题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研究的作用”。会议议题包括:改善生态服务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景观恢复;荒漠化防治、灾害与风险管理以及气候变化缓解与适应;人工林与绿色经济;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和其他产品的技术创新;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福祉的城市林业;森林的社会文化功能,包括传统知识、人类健康、社会参与和性别角色;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生活质量和提供非木质林产品的森林和农用林经营。

    大会举办期间,特别邀请中国林科院院长张守攻,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国际林联前主席李敦求,日本东京大学工程学院生态景观与城市规划教授横山诚,新西兰林业研究院生物质产品研发制造部总经理Elspeth MacRae4位嘉宾分别围绕各自研究的领域作主题报告。主题报告是4位嘉宾多年的研究心得,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意义,本报特摘录主要观点予以刊登,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和借鉴。

 

    林业科技支撑中国森林“双增”

    ○ 中国林科院 张守攻

 


张守攻

 

    张守攻博士,中国林科院院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工林培育集成技术体系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林业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提高森林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水源与环境卫生、增加能源供应、缓解气候变化和减少贫困,从而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最近35年来,中国林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森林面积为2.08亿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51.3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3%。全国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覆盖陆地国土面积的14.8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过去25年间,全球森林面积净减少1.29亿公顷,而中国森林面积净增加0.75亿公顷,成为全球森林面积增长最多的国家。

    中国森林提供了大量林产品、就业机会和生态服务。2015年,林业产值5.9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8.8%;林业就业达5247万人,占全国总就业的6.8%;全国森林旅游量达10.5亿人次;森林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态服务价值达13.8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1/5强;全国森林植被总生物量170.02亿吨,总碳储量达84.27亿吨。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新理念的广泛应用,引领了林业及科技发展。

    天然林保护与生态恢复技术,为占全国森林面积70%的天然林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低覆盖度治沙造林理论与技术模式,降低固沙造林成本40%以上,生态用水量降低40%-60%;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使油茶林亩产油量由5公斤提高到20公斤以上。油茶、竹产业成果还走出国门,惠及其他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森林面积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95%,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48位;中国森林蓄积量只是世界森林蓄积量的3.16%,人均森林蓄积量居世界第125位。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达到48%,2020年木材缺口将达到3.6亿立方米。我国森林质量好的占19%,中等的占68%,差的占13%。木材缺口加大,需提高木材产量;森林生产力低,需提高森林质量。中国林业发展对林业科技有迫切需求。

    目前,全球森林可持续经营面临贫困、观念陈旧和知识缺乏三大挑战。应对挑战,国际社会要继续高度关注消除贫困,要用森林政策来平衡各森林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关系,要研究并开发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要加强立法和国际合作,努力消除非法森林采伐和非法木材贸易。亚太国家间的林业科研合作,要在森林可持续经营、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林业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

    (发言整理 陈永生)

 

    造林需重新定义“城市”和“本土化”

    ○ 东京大学 横山诚

 


横山诚

 

    横山诚博士,东京大学工程学院教授,1984年、1986年和2002年先后获得东京大学农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其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景观与城市规划、城市生态和生态景观设计。

 

 

    国际林联亚太地区大会非常关注森林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并且将“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福祉的城市森林”作为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大型城市的出现,城市绿地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总体而言,城市绿地主要提供三大类生态功能和效益,包括“提升人体舒适感”“保护物理环境”和“保护生物环境”。第一大类包括景观保护和休闲等功能,第二大类包括控制小气候和保持水分,第三大类包括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城市绿地与深山或孤岛等呈现的原始自然不同,它们往往容易受到人类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除非盲目坚持以原始自然为唯一参考的绝对主义,否则我们必须顺势而为,思考和研究多种不同规划目标,以在上述3类生态功能之间取得平衡。

    当然,无论我们言及哪一类生态功能,森林都在城市绿地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需要再次重申的是,我们必须顺应环境,采纳各种不同的规划目标。在当代的城市环境里,非本土的外来引进园艺品种有时可能更加适合环境,能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东京为例。东京目前正像全球各城市普遍做的那样,通过在城市中还林以恢复生物多样性,一些重建项目近期在东京商业区展开,其中包括摩天大楼下的地块还林项目。类似项目再度引入了城市发展壮大之前曾在当地大量生长的乡土树种,并且严格禁止引入外来树种及园艺品种。

    然而,由于城市中心的热集聚,东京的平均温度大幅提升,从20世纪初的13.6摄氏度到如今逾17摄氏度。约100年前的东京的平均温度与位于东京北部300公里之外的神代市的当前温度基本一致;而现在,东京的平均温度则与位于东京西南部900公里之外的大分市的相近。由于这样的气候变化,东京曾经的乡土树种已经“无家可归”。对这些树种而言现在东京温度太高,不宜生存。相反,东京正逐渐成为从日本南部引入的树种乃至热带品种的理想栖息地。

    造林设计还需要从人类舒适度的角度来考虑。尽管恢复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城市森林的首要作用是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要。然而,乡土树种植被并不总符合人们对舒适环境的要求。它们繁茂纷杂的视觉外观很容易让人感觉“凌乱”。因此,我认为,为了恢复生物多样性,造林项目应当以重新定义的“城市”及“本土化”概念为指导。

    (发言整理 焦玉海)

 

    加强可持续发展森林的研究和教育

    ○ 首尔国立大学 李敦求

 


李敦求

 

    李敦求,林学博士,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国际林联前主席、韩国山林厅前厅长,一直致力于促进林业发展,曾获得韩国、瑞典、俄罗斯等多个国家授予的奖项和荣誉。

 

 

    森林与树木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角色,提供了优质的木质产品与非木质产品、娱乐与治愈的便利设施、水资源,也构成了生物多样性与美丽的风景。尽管亚洲各国在文化、生活、社会、宗教、政策和人口方面有所差异,但是树木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作为文明的中心,亚洲还拥有潜藏着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丰富自然资源。正因如此,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对一代代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亚洲各国都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森林的研究和教育,尤其是给予年轻人及女性林业工作者更多关注。

    2010年国际林联世界大会以来,我们通过开展联合研究、进修学习、实地考察、培训、会议等各种国际合作活动,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在韩国国内开展的生命之林全民运动,使森林对于生命、希望和未来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深入人心。

    通过研究活动发现,当下的林业教育更加关注生物技术、森林休闲和治疗、野生动物管理等新兴领域。如果我们的教育和科研能更加重视森林资源的提质增量,将为解决其他新兴领域出现的问题提供便利。每个国家或者处于相近气候的国家都会根据自身国情,确定林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的战略方向。亚太地区每两三年便会举办一次林业教育科研论坛,同时也实施了一些成功的教育项目。

    目前,森林景观恢复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高度关注。我们注意到亚洲各国在森林景观恢复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开展了半干旱地区造林。通过种植人工林建设绿化带,韩国在退化森林恢复中取得了巨大成绩,这是科学与政策成功对接的一个显著案例。通过不断向科研人员尤其是大学教授征询意见并采纳他们的建议,选择了正确的树种,才最终成就了这项工作。

    为推动绿色亚洲可持续发展,2000年启动的韩国-东盟环境合作项目,共有11个国家加入,建立了绿色合作伙伴关系。以此为基础,2009年,韩国提出成立一个新的覆盖范围更广的亚洲森林合作组织,目前已有15个国家加入。

    森林和森林产品可为我们持续提供大量的商品和服务,但森林及其效益并非仅供当代利用。因此,绝不能过度消耗这些福利和服务,而应当力行节约保护。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增加森林资源、维护森林健康、提升森林质量。森林与树木教会了我珍视“爱、服务与合作”!

    (发言整理 尚文博)

 

    森林与生物经济的挑战及机遇

    ○ 新西兰林业研究院 Elspeth MacRae  

 


Elspeth MacRae

 

    Elspeth MacRae博士,新西兰林业研究院生物质产品研发制造部总经理,主要负责该研究院的木材纤维加工研发工作,包括生物精炼、生物开发和生物塑料、清洁技术和生物技术/生物经济等。

 

 

    当人们在探讨2050年全球食物需求将增长70%时,很少有人意识到,届时木纤维需求预计会有逾300%的增长(WWF报告,2012年)。作为木纤维的首要来源,人工林将面临极大挑战。

    生物经济和生物炼制的发展,推动了生物能源供给、新型生物产品等新应用。这些应用既能替代石化产品,又因为多样化的初始原料而具有新的特性。一些世界上最常见的生物高分子都是从树木中产生的,比如可以作为再制造的资源或用作微纤维、纳米纤维的纤维素(高密度碳水化合物、最常见高分子)、最常见的芳香生物资源以及几千年来煤和油的来源木质素。无论是把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处理、分解为糖以进行后续发酵的过程,还是改良木质素以生产新产品的过程,都会充满各种挑战,软木材比硬木材更有难度。而与此同时,应对挑战的经济途径也在增加。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把树木设计为工厂,让人们有更多机会从传统之外的角度来认识树木,而不仅仅把树木视为用于建筑、家具、燃料的木材或是用于纸张、包装的纤维。

    森林作为一种资源,也许是能够长期稳定提供可用原材料的最佳来源。我们可以针对原材料的主要需求设计和建立人工林,为我们提供所需原材料。我们可以利用短轮伐周期的森林来提供生物炼制原材料,如树木生产的林化产品以及生产生物质能源或其他纤维应用过程剩余的纤维,包括纤维所含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我们也可以建立单纯以纤维为目的的人工林,或许像我们如今所做的一样,建造以木材及纤维和其他材料等副产品为目的的森林。此外,和今天的很多森林一样,人工林还可以长期储存碳并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

    目前,在亚太地区开发和利用森林生物技术产品,主要的挑战包括如何利用目前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以及如何在森林附近建设基础设施以便就近加工,或者如何采用高效可行的采运作业方式等,有些地方还没有建立起产品开发加工体系。要克服这些挑战,可以集结森林附近的各家企业,一家企业的生产剩余物或许可以被另外一家企业所用,这也有助于促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一种办法是制定标准化的分布处理方法。我们还可以考虑现在正被快速利用并取代了零部件制造存储的3D打印技术,可以利用树木提供3D打印所使用的原材料,或许可以设想将整个价值链转变为这种就地取材、就地制造的方式。(发言整理 王钰)

    本版图片均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提供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济南森林苗木种植销售中心
济宁市金彪园林种植基地
育美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常市显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