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路上的法梧很茂盛(资料图片)
盛夏如能行走于树荫之中,避免强烈太阳光照射的同时,还能带来心理降温的效果。省城园林绿化产业在为园林城市这一计划推波助澜时,也给市民室外纳凉传递福音。
法梧香樟撑开遮阳伞
与其他城市不同,肩扛森林合肥标牌的两个树种主要为法国梧桐和香樟树,无论是在老市区的芜湖路、胜利路还是正在勃然兴起的滨湖新区上海路、方兴大道等主干道两侧,都布满其身影。“这似乎也成为省城园林绿化的代名词”,省城沛园绿化总经理郑立旭说,不过这对组合频繁在省城广泛种植,其实有其原委。
据他介绍,作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事实上必须满足树叶大且繁密、冠状树枝可向外充分延展等特性,除法梧、香樟外,银杏树、杨树、泡桐也都曾成为备选,然而经过几年栽培试验,杨树、泡桐,因为春天飘絮及树冠茎过短等原因被一一排除。省城的土壤、气候最适宜法梧、香樟等乔木生长。
“现在省城新种植的法梧都是升级版本,不仅可以成功规避秋天掉绒毛的弊病,树种年生长速度提升15%,且成年的白色树皮颜色更均匀,视觉效果更好。此外,一片树叶面积与成年男子手掌差不多,遮阳效果是一般树种的两倍。 ”郑立旭告诉记者,香樟在法梧诸多优点的基础上,还拥有驱蚊功效,因此得以在省城大面积推广种植。
绿化率实为降温器
园林绿化调节着城市的呼吸与体温,在城市片区甚至某个角落,处处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处理分担着吐氧、视觉绿化、遮阳降温等各自工作。
合肥沃野生态园林工程公司总经理李功泉告诉记者,通常如果系统内各树种搭配合理,该片区降温两度并不难。常绿树种香樟搭上落叶树种法梧,构成了这套绿化生态系统的外罩遮阳层,其次,金边黄杨、金森女贞等彩色苗木缓解行人视觉疲劳感,而作为该系统基底,红叶石楠、红花檵木球等高度在30cm~80cm的低矮苗木,与以上两层共同承担着交互吐氧功能。
正是这些绿化调控着城市体温,不过对于以上这些看似黄金组合的树种搭配,却并非一成不变的定律。据李功泉介绍,普通人可能会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大面积种植某个树种,可能比其他树种降温效果更明显,但其实并非如此。通常业内认为,如果一座城市绿化率不及40%,那么整个市区在夏季时温度肯定会很高,种植任何树种都难以达到宏观调温的效果。
老合肥两条绿树长廊
上世纪90年代,游走于芜湖路、长江路等老市区主干道,参天入云,树叶交织。不过时过境迁,曾经的绿树长廊如今寥若晨星。
李功泉告诉记者,现在还能承载1990年至今那段回忆的绿荫大道,在省城目前大概只有两处。一处位于老市区芜湖路,那里都是胸径40公分以上,需要大约两人环抱的老法梧,而另一处则离市民更遥远,为科学岛内的一条香樟大道。除此之外,目前在省城由于基本都是近几年新兴栽培的树种,尚未达到树叶交织入顶的程度。
“法梧与香樟树龄最长可达百年,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因此要再度形成一批新的城市林荫道,还至少需要等上5年。 ”李功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