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研所重病患儿有望“优先就诊”
9月拟实施急诊病人按病情分级;将开设“门诊手术室”,缓解手术无床位难题
首都儿研所将开设“门诊手术”,缓解医院门诊量大、很多患儿手术无床位的问题。此外,9月起该院有望按照国际惯例,研究实施“急诊分级”,重症病人优先就诊。
部分科室开“一日病房”
|
北京两大儿童专科医院——儿童医院和儿研所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儿研所昨日表示,该医院原有门诊楼的设计仅容纳2000-2500人次,但目前医院日均门诊病人已突破5000人次,已“超载”一倍。
昨日,首都儿研所所长罗毅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时表示,从去年起,儿研所门诊楼的所有房间均进行了科室功能调整,诊室数量增加了15%。
目前,首儿所的床位数量约有400张。罗毅说,儿研所正在通过改造门诊楼的部分区域开设“门诊手术室”,将来患儿就能在门诊完成手术。
同时,像血液科等科室,儿研所还开设了“一日病房”。这样,一日内患者病情稳定即可出院,缓解因小手术而排大队的状况。
医生按病人分布“排班”
一些网友提出,很多家长会选择下班后带着孩子看病,因此下班之后可能看病“扎堆”。
罗毅表示,为了缓解“挂号难”,儿研所每天监测门诊数据,了解病人分布规律,医生再排班出诊。此外,门诊部还建立了突发应对机制,如果门诊病人数量突然增加,将从病房调配医生支援。
据首都儿研所昨日数据,该医院门诊量去年已突破200万人次,比前年递增7.4%。今年门诊量有望再增长10%。
此外,罗毅表示,儿研所正规划“急诊病人分级方案”,有望在今年9月实施。届时,儿研所有望按照病人病情危重程度接诊,而不是到达急诊的先后时间顺序,以充分体现急诊的“重病优先”原则。他说,方案拟按照国际危重病人的分级标准,但可能会因此出现所谓的“加塞”,希望家长能够理解。
举措
京医通卡两周后可自助充值
儿研所作为第二批京医通卡试点医院,从4月底至今已办理14万张,平均每天2000张,但充值比例很低。记者了解到,许多家长虽然办理了京医通卡,但还不清楚它的功能,存在不少问题。
罗毅介绍,京医通卡主要针对非医保病人。医院门诊每天接待病人有三分之二是来自外地,患者看病可以实现多点缴费。
比如开出化验单后,可直接从医生那里缴费,也可以检验科刷卡缴费,从就诊到检查,可减少排队,节约时间,门诊看病充值1000块钱就足够了。同时,该卡因为实行实名制,卡片丢失后还可补办,两星期后还将实现自助充值。
挂号“秘笈”
●社区代约专家号
罗毅介绍,去年,儿研所与朝阳妇儿医院等十家医院签订儿科区域性分级医疗体系建设合作协议,病重患儿可通过接诊医生代为预约儿研所的专家号。
●选择在下午就诊
据悉,儿研所上午的门诊量占全天的49%左右。罗毅表示,家长可以选择下午就诊,以节省就医时间。同时,如果孩子患的不是急症,最好在白天就诊,因为白天专业全、号源多。
●“热门”科室须预约
罗毅介绍,根据数据统计,儿研所比较难挂的“热门”科室号是:口腔科、哮喘科、神经内科。他建议,这些科室大家可以先通过114电话和网络平台,进行预约挂号。(记者温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