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出摊,他们是为了生计;一次次执法,他们是为了工作。城管与小贩真的这样水火不相容?上周,本报两名女记者乔装小贩,花了四天的时间真实体验了小贩的艰辛生活,并与城管面对面过了几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摆摊,就要先进货。早上九点多,顶着烈日,记者到城隍庙批发太阳伞,转了一个多小时,才挑了一批中意的。看着袋子中精心挑选的伞,忍不住期待傍晚快快到来,早点变身职业小贩。
下午五点多,记者驱车前往三里庵天桥,在路上商量好了自己的新身份:刚毕业的大学生。
爬台阶,上天桥,风声在耳边呼呼直响,记者抬头看了眼天:乌云压顶,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心头。不知道是因为天气不好,还是没到时间的缘故,除了个别分发传单的,只有一个卖饰品的小摊。
“摆哪里呢?”记者在桥上转了一圈,最终选在了桥的西北侧,那一侧道路封闭,城管车辆无法停放,他们如果从桥东侧上来,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收摊跑掉。(事实证明,记者想得太简单。)
铺好旧床单,把伞摆在上面,一个小摊成型了。记者不好意思大声吆喝,和“同伙”蹲在一边,脑子里设想各种可能性:没城管,货卖得好;城管来了,跑掉了;没发现城管,被逮了。蓦然,在行人中看到了来拍照的同事,底气顿时足了起来,真遇到什么麻烦,也有人保驾护航啊!
记者卖得太投入,浑然不知危险正悄悄降临。没多久,眼看一笔生意要做成了,两个城管突然从天而降:一个将床单一侧一拉一卷,一个“咔嚓”拍照留证,速度快得记者都没反应过来,再一瞅,卖饰品的小摊早就没人影了。
“私人东西拿走,明天去这个地方领东西。”郑队长将床单交给拍照的王城管,递给记者一张工作联系卡,转身就要走。记者一个箭步冲上去求情,“我们是第一次来这,什么都不懂,下次不敢了。”但郑队长并不理会,径直走了。
一转身,看到王城管拿着床单从东侧台阶下天桥了,记者赶紧追了上去。一路哀求到了执法车前,都没有见效。王城管登记了记者的信息,给了张“合肥市蜀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证据登记保存决定书”,随即开车离去。
看着手中的决定书,记者一脸沮丧:明天去城管办公室,会有怎样的处罚呢?心中不禁担心起来。
盘点 “经验”二字挺重要
从摆摊到被抓,才一个小时,记者或许是史上“最短命”小贩。光想着天桥上人流量大,有市场,却没有仔细想想为什么往日摊点密密麻麻的天桥,却是如此“干净”。先前商量好的盯梢计划也没有认真执行,一碰到行人围着,就专心致志做生意,放松了应有的警惕。一旁的小贩是什么时候跑路的,记者压根没看见。
第一天的摆摊经历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没经验!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