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报道:承载防震科普功能的海淀公共安全馆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场馆人员答复称,场馆正在改造、设备更新。
昨日,就“场馆为何长期闭馆”、“闭馆期间,几十名员工是否存在‘吃空饷’”等问题,海淀公共安全馆馆长闫新民做出了回应。
闭馆未提示?
曾公示后来未再提醒
新京报记者:海淀公共安全馆究竟是何时闭馆的?
闫新民:海淀公共安全馆2005年建成,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地震灾害、人民防空等八个展区,是国内首家公共安全科普教育基地。2011年1月10日该馆闭馆,已有两年半时间,其间没有再开放。
新京报记者:当时为什么闭馆?
闫新民:原因主要是配合毗邻的展示中心和会议中心场馆建设。
海淀公共安全馆在两个新建场馆中间,且全处于地下,需要向两个新建项目让步。另外,安全馆本身的相关基建设备等需要配套更新。比如,场馆毗邻海淀公园小湖,去年“7·21”时曾漏雨。我们在宣传安全防范的前提下,也需要搞好场馆自身安全。
现在,会议中心等两个场馆已经建成,公共安全馆也将要开工,预计国庆节场馆会对外免费开放。
新京报记者:闭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没有相关提示?
闫新民:闭馆前,曾通过媒体公布过有关消息,那段时间也曾在LED显示屏上说明。但是,之后可能没有再提示了,这是我们的疏忽。接下来,我们将会在官网提醒,并且在场馆附近做出闭馆说明,避免游客等吃闭门羹。
职工吃空饷?
员工讲安全知识数十次
新京报记者:馆内有施工材料,居民反映已撂荒多月、没有再施工?
闫新民:撂荒的确超过一年。因资金等问题,需要相关程序及审批。
新京报记者:公共安全馆官网2012年年度公布的“2012年预算情况说明”中,2012年的财政拨款近800万元,工作人员有40余名。有群众反映闭馆期间,只有保安看门,其他数十人在家吃空饷。
闫新民:我们的工作人员多数是讲解人员。闭馆期间的2年多时间,他们都深入北京多个社区、高校、农村、打工子弟学校讲解安全防范技能。两年多来,我们讲解安全知识几十次,受众有5000-6000人次。
政府给我们发工资,我们不能只拿钱不干活儿。
新京报记者:有市民称闭馆期间,展厅“变身”会议室,城管、社区居委会等来这里开会。
闫新民:的确有单位来这里开会,但不是在海淀公共安全中心开会,是在新建成的会议中心开会。居民可能看到有人来到馆的附近,就以为是在馆里开会。(记者申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