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下田种苗木我为森林重庆出把力

2014-12-31 15:42130

3月30日,涪陵区义和镇松柏村四社,本报记者(右一)和村民一起植树

学习用柴火做饭

和村民一起吃晚饭

    3月29日,猛烈的倒春寒似乎消停了,消失了几天的太阳又回来了。在和煦的春光中,我来到涪陵区义和镇的松柏村四社,住进一家普通农户,体验在高速发展的重庆城乡,一个农民的生计与生活。
  农舍安家
  上楼你得换拖鞋
  早晨8时许,我从朝天门汽车站出发,乘坐大客车前往涪陵区义和镇。近两个小时后到了义和镇。义和镇的工业化速度很快,从车窗望出去,公路两边有很多整洁的厂房。而一片片划成方块的土地,透露出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信息。
  客车在镇上一停,一个满面微笑的中年汉子迎了上来。他就是我本周寄宿的房东——松柏村四社社长韩贵。简单的寒暄后,他帮我把行李固定在他的摩托车上,搭着我往他家驶去,又过了约10分钟,我们就到家了。
  这是一幢红色铝合金屋顶的两层小楼,门前屋后的一排排苗木吐露着新芽,把韩贵的小楼装点得生机盎然。楼上楼下共有10间房子,这个三口之家的住房条件显然很宽松,生活品质也不错,楼上楼下都辟有宽敞的卫生间。尽管社长补贴每月只有150元,但韩贵非常热情好客,常年客人不断。一对小燕子甚至毫不客气地在他家堂屋里筑了巢,整日里和主人家欢语呢喃。
  小楼的一层除了堂屋外,是几间堆放杂物的房间,没有装修,水泥的深灰色印衬着主人的勤俭朴实。二楼是主人的卧室和客房,韩贵和我在楼梯口的鞋柜换了拖鞋。来到二楼,我才算“登堂入室”了,这哪里是一户乡下农家的房间啊,比起城里人的住房也毫不逊色——米黄的地板、雪白的墙壁和吊顶,电视、沙发、大衣柜、床头柜、饮水机等一应俱全。
  “这就是你的房间。”韩贵说。我原以为农村很穷,没想到自己是在闭门造车,重庆这两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一方面为农民朋友的生活变化而高兴,一方面期待自己有更多惊喜的发现。
  没干农活了
  我们下田种苗木
  涪陵是著名的榨菜之乡,我本来是做好来这里种菜喂猪和挑大粪的。谁知道当晚我提出劳动要求时,把韩贵笑坏了:“你那都是老皇历了!我们早就没干农活了!”韩贵告诉我,从2007年土地流转开始,他家就不种地了,他在义和镇上卖饲料,而他的妻子贺清容则在附近的苗木基地里当工人。
我只能临时“转行”,随贺阿姨去苗木基地种树。
  早上6点刚过,我和贺阿姨戴上草帽、扛起锄头,赶在公司规定的七点半前前往上班地点。上班地点是流动的,每天在不同的地方种树、挖树或除草、打药。我们到达当天上班的那片坡地时,那里已经有几十人在准备上班了。和贺阿姨一样,他们都是不种田的农民。记者注意到,这些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一问才知,没种地之后,农村的年轻人都放心地外出打工挣钱去了,而以前农忙时间,他们还会回来帮忙。
  我被工长分给了一名叫做栗兴权的老师傅做徒弟,戴上手套,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奋力挖坑
  石头震得我手疼
  我曾经以为种树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挖个坑,把小树苗放进去,然后填上土、浇水,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事实很快证明,这是外行人“站着说话不腰痛”。
  当天的工作地点是一块比较陡峭的斜坡,坡度约有60度左右,以前是荒地,最近才开垦成梯田模样,用来种树,每一块地只有两三米宽。
  师傅讲述要领后,我抄起一把锄头,使尽全力地开始了当天的第一项工作——挖坑。
  这还确实是个体力活儿,不一会儿,豆大的汗珠开始从我的额上源源不断地滚落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次落锄也都显得愈发吃力,不时还得停下来休息。当我缓过气来再次拼出全身力气一锄挖下去时,随着“砰”的一声,我痛得差点叫出声来,原来是挖到了一个深藏不露的大石头!我立马甩掉锄头,揉捏着双手解痛。
  栗师傅看到我的窘态,马上笑着走过来询问。他指点我说,挖坑可不比其它事情,由于工作时间很长,所以每挖一锄,力量都要分配得当,用力太猛,再好的体力坚持不了几分钟就会累了。此外,锄头别捏太紧,太紧了手上会打起血泡,坚持不了两个小时,手就无法捏锄头了。
  “急不得。”经过师傅指点,我的豪情也逐渐转化为耐心。慢工出细活,15分钟之后,一个深度为半米、直径为一米的大坑挖好了!尽管比起工友们不到10分钟挖一个的效率差了一截,但师傅还是表扬了我。他说,万事开头难,接下来我会做得更好。
  因为头一天工友们就挖了很多坑,当天我只有两个坑的任务量,很快,我的第二个坑就挖好了。
  培土有技巧
  我差点遭罚款
  树坑挖好之后,当天最有成就感的环节就要到了——栽树。这是我到重庆工作以来栽种的第一棵树,一想到这是自己为森林重庆增加的第一抹绿色,我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树种已经被卡车运来了,那是一棵棵高度5米以上的、碗口粗的树木,每棵树都有一二百斤重。奇怪的是每棵都是“裸体”的,没有一片叶子。工友们说,去掉枝叶,一是为了方便运输,二是为了减少枝叶对养分的消耗。问工友们这些苗木叫啥树种,他们都说不知道,只说都是些好树。
  抬树的工作被分给另一组,我作为一名壮劳力,被安排干当天最危险的活路——撑树!
  “来,一起推!”栗师傅一声令下,包括我在内的五六个工人开始前前后后、用各种姿势抬起脚边的一棵树,走到一个树坑前。栗师傅把树根对准坑,高喊着“往上推”,自己则同时把树根的部分用力往坑里按,整棵树就缓慢地竖了起来。“稳住!”栗师傅一边命令我用力撑起刚刚竖起来的树木,一边命令其他工友:“赶快填土!”
  树身摇摇晃晃,我和师傅都使足了劲。在这期间又起风了,树身摇晃得更加厉害,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额头上的汗水再一次流下来,眼睛一阵辣乎乎的,非常难受,但腾不出来去打整。这活可比挖坑难干,我心里想。好在其他工友争气,10多分钟过后,坑里填满了土、撒好了药粉,树木基本不摇晃了,我腾出手来,长长地舒了口气,然后参与下一个流程——夯土。
  用木棒把坑里的泥土夯实,也是一项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但我却差点酿成大错!我抄起一根木棒,用足了力捶下去,幸亏刚捶了一下,师傅就紧急叫停。“你用这样大的力,树根要遭砸断的呀!”师傅一脸紧急的样子,刨开我刚刚捶过的泥土,给树苗“验伤”。果然,一条根被我打折了!
  “好在这条根不长,不是这棵树的主要根须!”栗师傅检查完后,口气松了下来。随后他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拉到一边悄悄说,因为移栽的树木本来就被切除了部分树根,能留到现在的树根都是树木生命所系,所以公司规定,弄坏树根是要被处罚的,幸亏这条根没有被完全打断,否则公司肯定要给以处罚。
  再简单的活儿也有学问,更何况手下是一棵弱小的生灵呐。听了师傅的指点,我连连点头,工作亦愈发小心了。
  太阳落坡时,工长宣布收工了。当天我参与栽种的,一共有27棵树。站在山坡上看着那一棵棵小树苗,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真希望他们赶快长大,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撑起森林重庆的天空。
  记者手记
  为农民“转型”叫好
  在义和镇松柏村四社参加劳动的一周里,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统筹城乡背景下,农村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农民朋友们的长足进步。“大农村”一直被认为是重庆发展的瓶颈,如何让农民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劳动收入,也是政府重点关注的大事。我们高兴地看到,一批农民已经成功转型,而且成为一批“不种田的农民”。事实上,他们的改变,不仅仅是劳动技能的转变,而且是自身身份的转变,这批农民朋友已经逐步成长为新的产业工人,他们已经抓住了“森林重庆”带来的绿色产业商机。
  我们要为这批农民朋友的转型叫好。而转型,又何尝不是我们这批“城里人”所必须的呢?身为记者,只有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完成我们新闻生涯的华丽转身。

来源:重庆商报汇融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济南森林苗木种植销售中心
济宁市金彪园林种植基地
育美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常市显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