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频道列表

设施栽培养土秘诀,良好的肥料管理防止土壤盐化变成慢性病

2020-02-11 15:27719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逐渐在提高,产期调节栽培逐渐受到重视。为了稳定产量、提高品质、调节产期、供应标准化与规格化的农产品,设施栽培逐渐成为农业企业化经营的方式。

农业生产,基本建立于利用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提供粮食与生活原料。由于农业受自然环境限制,单位面积生产能力往往无法完全发挥。设施栽培是以人为方式建构适合作物生长的空间,使作物消极面不受气候影响,积极面则利用光线、温度、湿度调节方式提供最适合作物的生长空间,从而稳定生产产量和品质。

所谓设施栽培农业指的是利用拱棚、日光温室等设施,提供遮荫、防止雨水冲刷及昆虫侵入危害,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及生产管理方式,达到经济生产目的。常见设施有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其覆盖材料如透明玻璃、塑胶布、塑胶网,耕作方式以土耕居多;另外也有利用养液栽培的砂耕、水耕、、袋耕、篮耕等,但由于所需要的栽培材料及设备价格昂贵,技术门槛较高等因素,普及程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利用设施进行栽培,由于栽培空间的限制,在设施内肥料缺乏雨水淋洗,因此较为容易造成表土累积过量盐分,不利于作物的正常生长?那么如何做好设施栽培的肥料管理,改善状况?

设施土壤必修课题:盐化

无论栽培何种作物,都必须有足够养分供作物吸收,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才能达到良好水准。设施栽培中地表环境因设施而起明显变化,与露天栽培不同的是雨水、温度及光线。由于透明材料覆盖设施,自然雨水被阻隔,导致部分未被作物吸收的肥料累积在土壤中,无法被淋洗;农民对作物所需水分及养分供给方式改变,如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或滴灌;又因为设施内气温较高,对水分的蒸发量较大,土壤中的水溶性离子易随毛细管水分由下向上移动。在这种状态下,将土壤的可溶性盐类带至地表,使表土盐分累积更为严重。盐分过度累积,影响植物吸收水分,减少养分的吸收,土壤物理性变差,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造成微生物相的不平衡,且更容易发生病害。

肥料管理做对了吗?

除了设施栽培缺点带来的盐分积累的原因,在实际栽培中,一些人为的因素也是引起土壤盐分累积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肥料的施用不当所引起的。

一、化学肥料的使用不当

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多来自土壤,各种养分需量并不一致;其中氮、磷、钾需量较多,应经常施肥补充。自从化学肥料在农业中使用以来,由于其见效快,增产明显,因此被大量使用。然而农民习惯凭经验盲目施肥,常常发生肥料残留引起养分过剩或缺乏,特别是市场上销售的复合肥料,由于其固定配方不一定符合作物养分吸收比例,因此最易造成养分失衡,产生拮抗现象。因此,在对化肥的施用,应依作物、土壤、气候特性及条件,予以考量调整施肥量,解决设施土壤盐类过高问题。

一般而言,在设施栽培中,肥料的施用量应与露天栽培同量。但由于缺少雨水淋洗,即使有灌溉措施,也常面临灌溉量不足以将可溶性盐类淋洗至较深土层。另外,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作物生长快速,生长期缩短,同1 块田种植的期作数明显增加,致使肥料投入量提高,以及部分农民将作物生长不良归因于肥料不足,而加入更多肥料,都让盐分累积问题变得更加的严重。

土壤盐化植株发育不良,叶缘出现枯焦症

二、有机肥料的使用不当

施用品质不良的有机肥料,如生猪粪、鸡粪、未腐熟堆肥,或长期大量施用电导度(EC)较高的堆肥,都能够导致土壤表面累积多量盐分,严重的还会引起烧根现象的发生。此外,长期多量施用酸碱值(pH)较高的有机肥料或石灰,将显著增加土壤酸碱值,此时当土壤铵态氮过多,易形成氨气挥散损失,高浓度氨气将对植株直接造成伤害。

氨气障害常见于连续阴雨天过后,中午忽逢晴天,叶片似热水烫过而呈现疲软。经过1 ~ 2 天,叶片障害部分枯死,特别在叶脉间与叶缘呈黄白化。诊断要点为:

详查发生时期,判断与天候变化关系。急速凋萎后并不恢复,可能是病害所致,例如番茄可能患青枯病。早晨在设施内棚膜与玻璃上所结水滴,用酸碱值计或石蕊试纸测试为碱性反应,大有可能为氨气障害。用其他化学分析方法,分析上述水滴有无铵反应。早晨刚进入密闭设施内,眼睛有刺激感觉,极可能为氨气障害。

土壤烟盐化造成严重缺株

设施土壤盐化的改良措施

设施土壤盐分改善策略解决可溶性盐类过度累积,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类方法:

一、实施一些特殊操作

浸水洗盐:以大量灌溉水移走可溶性盐类。深耕:深耕可稀释、降低表层土壤盐类离子浓度,深耕依作物种类,如浅根性、深根性、耐盐性,做适度深耕。客土覆盖:移走含高盐类离子表层土,加入由外处移来之干净的土壤。实施轮作:如轮作水稻时,须注意适度浸水深度。盐分作物或绿肥作物:如玉米等,吸收土壤中累积的盐类离子,并可将植株耕犁掩埋,增加有机质,且可释出养分供作物使用,但要注意残株须打碎并加水及少量尿素等促进分解。施用碳氮比高植物体:如稻草、稻壳、木屑、碎树皮,在农闲期施用;一般施用稻草时,每亩地约需1 吨,使土壤中无机态氮转为有机态氮,约需1 个月以上,而稻草中钾素随矿化进入土壤。暗渠排水、除盐:地表下60 ~ 80 厘米埋设排水管,增加排水除盐效果。

有机肥可改良土壤

二、掌握有机肥料施用要领与对策

有机肥的施用对作物生长具多重效应,其中包括直接及间接效应。正确施用将呈现下列实质效果—作物生长健全,且品质、风味及产量因而提升;作物对抗病虫害及逆境如旱害、寒害、营养障碍,抵抗力得以加强;作物储藏性提高,而能灵活配合市场供需调节;作物生育寿命得以延长。有机肥也和化学肥料一样要理施用,配合土壤肥力状况及作物需求,进行适当施肥。

了解土壤养分有效性高低,配合作物养分需求的特性,以及有机肥矿化速率、以往产量纪录、生产者的管理能力,评定肥料管理方式,包括用量、施肥方式、施肥时期,方能达到高产量目的,且不会因肥料施用不恰当而造成环境品质下降。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为目的,通常选择低养分但含植物纤维多者为佳,如蔗渣、牛粪、菇类太空包、稻壳、稻草等制成的堆肥,施用后与土壤充分混合。

三、施用生物肥料

施用生物性肥料,可增加作物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土壤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推动各种元素循环的最基层生物。高经济果树以及蔬果作物,均为磷肥高需求量作物,农民多惯用大量化学肥料,磷肥大部分因被土壤固定结合或流失,不但栽培成本提高, 也造成了水源污染。若能利用菌根菌、溶磷菌等生物性肥料,可促进幼苗与植株生长,提高移植成活率,减少肥料用量,增进作物产量及品质,达到合理化施肥的目标。

接种菌可促进幼苗移植成活率

改善不当施肥,让设施土地活起来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产业,而土壤品质关乎农产品产量及品质、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及生态平衡。传统农业依赖高投入增加生产,即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及喷洒合成农药,以农业机械与单一作物种植来提高效率,减少经营成本,以此来弥补粮食需求压力,给予社会持续发展不可缺乏的原动力。

现行农业耕作方式却破坏地球原来平衡的生态体系,自然资源因大量利用或遭受破坏而逐渐枯竭。根据调查,以目前的消耗量,全世界的磷、钾矿蕴藏量,将在400 多年内耗尽,大量化学肥料的施用,危及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活动及微生物间的平衡,严重阻碍植物营养元素正常转换,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并且污染大气、土壤、水体,最后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因此,作物肥料管理必须重视。

生产高品质农产品,是农业经营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完善的养分管理是必要手段,定期土壤诊断是重要关键。尤其设施栽培容易造成养分累积,因此土壤诊断工作愈加重要,不仅有助于安排养分供需平衡,也是保障农产品品质及土壤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更是设施栽培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设施栽培中,良好的养分管理是防止土壤恶化的关键所在,也是获得高产量、高品质农产品的关键所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