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百科首页 频道列表

大叶黄杨

2014-12-31 15:422250

大叶黄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米;小枝近四棱形。叶片革质,表面有光泽,倒卵形或狭椭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顶端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约6—12毫米。花绿白色,4数,5—12朵排列成密集的聚伞花序,腋生。蒴果近球形,有4浅沟,直径约1厘米;种子棕色,假种皮桔红色。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各省普遍栽培,供观赏;本种极耐修剪,是良好的绿篱材料。

  江苏植物研究所试验表明本种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用插条或扦插繁殖。栽培的变种很多,常见的有银边冬青卫矛,叶边缘白色。金边冬青卫矛,叶边缘黄色。金心冬青卫矛,叶面有黄色斑点,有的枝端也为黄色。斑叶冬青卫矛,叶形大,亮绿色,叶面有黄色。

  

大叶黄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略为四棱形,枝叶密生,树冠球形。单叶对生,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钝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聚伞花序腋生,具长梗,花绿白色。蒴果球形,淡红色,假种皮桔红色。

常见变种有:金边大叶黄杨,叶缘金黄色;银边大叶黄杨叶心具金黄色斑点,均为重要观叶树种。大叶黄杨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产我国中部及北部各省,栽培甚普遍,日本亦有分布。喜光,亦较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亦较耐寒。要求肥沃疏松的土壤,极耐修剪整形。

繁殖:常用扦插繁殖,以梅雨季节扦插生根快。选择半木质化成熟枝条,12-15厘米长,插入沙、土各半的苗床,插后20-25天生根。扦插于春、夏进行均可,以6月梅雨季节扦插半成熟嫩枝发根较快,生长亦较好。插后初期要搭棚遮荫,保持苗床湿润。扦插苗生长速度远远大于播种苗。大叶黄杨通常培育成球形树冠再栽植。

管理:苗木移植多在春季3--4月进行,大苗需带土移栽。主要管理工作是修剪整形。经修剪者,其枝条抽生极易,故一年需多次修剪,以维持一定树形。

大叶黄杨虫害有长介壳虫、扁刺蛾及黄杨斑蛾危害叶部,应注意防治。介壳虫,可用松脂合剂20倍液防治;扁刺蛾及黄杨斑蛾在幼虫期用40%氧化乐果或水胺硫磷1000倍液防治。

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
  本种枝叶茂密,四季常青,叶色亮绿,且有许多花枝·斑叶变种,是美丽的观叶树种。园林中常用作绿篱及背景种植材料,亦可丛植草地边缘或列植于园路两旁;若加以修饰成型,更适合用于规划式对称配植。在上海,杭州一带常将其修剪成圆球形或半球形,用于花坛中心或对植于门旁。同时,亦是基础种植·街道绿化和工厂绿化的好材料。其花叶·斑叶变种更宜盆栽,用于室内绿化及会场装饰等。

常见病虫害
  1.黄杨绢叶螟 幼虫吐丝连结周围叶片、嫩枝作临时巢穴,然后在其中取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造成苗木死亡。 形态特征:成虫体翅灰白色,前翅前缘、外缘、后缘有紫褐色宽带,前缘紫褐色带上有两个白斑,鳞毛有光泽,紫红色闪光。幼虫头部黑色,胴部黄绿色,背线、亚背线及气门上线深绿至墨绿色,气门线橙黄色。 发生规律:北方地区一年2至3代,以幼虫在苞中结薄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在成虫产卵期,结合苗木修剪,摘除卵块、虫苞,集中烧毁。
(2)在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杀。
(3)幼虫危害严重时,可喷施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Bt乳剂500倍液喷雾(注意:Bt乳剂严禁与杀菌剂同时使用,喷施时于阴天的下午4点后效果较好)。
       2.大叶黄杨尺蠖 幼虫群集叶片取食,将叶吃光后则啃食嫩枝皮层,导致整株死亡。以蛹越冬,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具较强的趋光性。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翅底银白色,具淡灰色纹,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前翅外缘有连续的淡灰色纹,中线不成行,在中室端部有一大斑,翅基有一深黄、褐、灰色花斑,腹部金黄色,由黑斑点组成条纹9行。雄蛾腹部条纹7行。幼虫全体黑色,前胸背板黄色,有5个近方形黑斑,气门线及腹线较宽,为黄色。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
(2)幼虫危害期喷施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
(3)于产卵期铲除卵块。冬季翻根部土壤,杀死越冬虫蛹。
       3. 日本龟蜡介 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梢上越冬。
形态特征:雌成虫,腊壳灰白或略呈肉红色,椭圆形。雄成虫,体深褐色或棕色,头和胸部背板较深。若虫,蜡壳卵圆至椭圆,背部微隆起。
防治方法:
(1)检疫措施防治:异地购苗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手续,防止害虫人为传播。
(2)加强园林养护管理:通过养护管理,创造不适于介壳虫生存的环境条件。实行轮栽,及时清园,将落叶、杂草、病虫枝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害虫虫口基数,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性。合理修剪,使其通风透光,改变介类生存环境,削弱其繁殖力,减少危害。
(3)药剂防治:虫口密度不高时,可用软刷蘸少量敌敌畏加水(1:50至100倍液)抹杀。若虫盛发期,喷施洗衣粉柴油乳剂;150至200倍苦楝油乳剂;1%苦参素1000至2000倍液;2000至2500倍大力杀,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连喷3次。
(4)保护寄生蜂等天敌。
        4.桃粉蚜 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群集于枝梢和嫩叶背吸汁危害,被害叶上常有白色蜡状的分泌物,易引起煤污病发生,严重时枝叶变黑,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价值。唐山地区一年发生10代左右。
防治方法:
(1)保护瓢虫、大草蛉等天敌。
(2)药剂防治:可选用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2000至3000倍吡虫啉粉剂喷施。
         5. 白粉病 危害大叶黄杨叶片,被害植株叶片表现皱缩畸形,影响生长。白粉病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少有生长在叶背面的,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扩大相互愈合之后不规则。
防治方法:
(1)适当修剪,增强通透性。
(2)于发病初期,交替喷施25%的粉锈宁1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若病发严重时,必须进行修剪,将病叶剪除集中烧毁,然后再喷施药剂防治。 
        6.大叶黄杨叶斑病 危害严重时,造成黄杨提前落叶,形成秃枝,影响观赏,甚至造成死亡。 病害发生在新叶上,产生黄色小斑点后扩展成不规则的大斑,病斑边缘隆起,褐色边缘较宽。隆起的边缘外有延伸的黄色晕圈,中心黄褐色或灰褐色,上面密布黑色小点。 
防治方法:
(1)选取健壮无病苗木栽植。
(2)于6月上旬至7月,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进行预防,降低发病率,每10至15天喷一次,连喷3次。
(3)冬季将落叶清除集中烧毁。
         7.大叶黄杨茎腐病 茎腐病是大叶黄杨易感染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全株枯死。一二年生枝条受害最严重,初期茎部变为褐色,叶片失绿,嫩梢下垂,叶片不脱落,后期茎部受害部位变黑,皮层皱缩,内皮组织腐烂,生有许多细小的黑色小菌核,随着气温的升高,受害部位迅速发展,病菌侵入木质部,导致全株死亡。 发病原因:引起大叶黄场茎腐病的病原为半知菌类真菌,该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随着气温的升高,土壤温度也随之升高,病菌侵入苗木茎部为害。尤其在高温低洼地区,发病较为普遍。 

防治方法:
(1)加强苗木的养护管理,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
(2)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可降低苗木发病率。
(3)夏季幼苗采取搭荫棚等降温措施,大苗可采用栽植地被植物或地面覆草等办法,来破坏病菌发生的环境条件。
(4)及时剪除发病枝条,集中烧毁。
(5)发病苗小量少时,可用毛刷涂50倍50%的多菌灵溶液或50倍25%的敌力脱乳油(丙唑灵)于发病初期的茎干处。病苗量大或发病盛期时,在苗木上普喷800至1000倍25%的敌力脱乳油或500至600倍50%的退菌特粉剂。两种方法均是7天一次,连续进行3至4次,就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