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即皂荚,是一种古老的多用途生态经济型落叶乔木,系豆科皂荚属,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皂荚树身上的棘刺可入药,中药名称为“皂荚刺”(天丁、皂角刺、皂刺、皂荚针等),富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等。皂荚果荚(即大皂角)多用于日化原料,种子可食用,俗称“皂角米”,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半乳甘露聚糖。皂荚树叶中蛋白质含量在20%左右,可以作为木本饲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皂荚可作为营建城乡景观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工业原料林等的树种。
一、常用良种
(一)豫皂2号,刺用良种。由河南省林科院选育,2017年通过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皂2号植株健壮,主干明显且通直,树体生长旺盛;皂刺圆柱形、长且下垂、下垂角度30-45度,主要生长在主干和主枝基部,成簇生长;单株刺产量6年生可达2.5公斤、7年生可达2.7公斤、8年生可达2.8公斤,3年生嫁接苗单株刺产量可达1.2公斤;皂刺褐变期早,在7月中旬前后开始褐变,最后变为深褐色;结刺无大小年现象,对土壤和气候条件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具广泛适应性。
(二)帅丁,果刺两用型皂荚良种。由山西省林科院选育,2014年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帅丁荚果大、刺大、种粒饱满、种子较重、结果早、丰产性好、果刺产量高、性状稳定、抗逆性强;在山西省中南部表现为平均荚果长度可达23.41厘米,宽度2.67厘米,厚度1.08厘米,单果重25.5厘米,千粒重431.15克,枝刺长度16.21厘米,粗度0.61厘米,单刺重4.84克;合理管理园区,每亩可产荚果169公斤、产皂刺35公斤。
(三)“无刺”皂荚,果用良种、绿化树种。2011年经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无刺”皂荚整树无枝刺,树干通直,树冠开展,叶亮绿色,秋季变成金黄色,荚果镰刀状悬垂(长25-35厘米),叶茂荫浓,枝条细柔下垂,潇洒多姿,观赏价值高,可作为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生长速度快,9年生树平均胸径可达12.2厘米;荚果产量高,荚果质量、长宽比、宽厚比均高于普通皂荚。
此外,由河南省林科院选育的“豫皂1号”,嵩山县林业局选育的“嵩刺1号”、“嵩刺2号”、“嵩刺3号”等皂荚良种各有所长,在引种之时需参照当地资源禀赋与培育目的各取所需。
二、育苗
(一)种子采集与加工
选择生长健壮、丰产性好、种子饱满、树龄30-100年的盛果期成年母树,于荚果褐化末期采种,常为10月中旬-11月。采收的果实需摊开曝晒,晒干后将荚果砸碎,筛去果皮,风选。精选出的种子阴干后,装袋干藏。一般1公斤种子约1600-2200粒。
皂荚种子质量分级
2、催芽
2月底至3月初,将干藏种子倒入浸种容器(缸、盆、桶等)内,用始温80℃的热水浸种,边倒水边搅动到不烫手为止,浸泡24小时换水一次,同时将吸涨的种子分离,未吸涨的种子再用100℃的热水按上述方法继续处理。吸涨的种子用两种方法催芽,一种是将吸涨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后放在箩筐中,上盖草帘或湿布保湿,在25℃环境下催芽,催芽过程中每天翻动一次,并用20-30℃的温水淋洗1-2次。另一种方法是在背风向阳处挖一催芽坑,坑深20-30厘米,宽60-80厘米,坑长视种子数量而定,先在坑底铺一层5厘米的湿沙,沙子湿度以手握成团触碰即散为宜,再将吸涨的种子与湿沙按体积比1:3混合均匀,然后将种沙混合物放入,厚度不超过20厘米,上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每天检查温、湿度,并将种子上下翻动一次,使种子均匀受热发芽整齐。催芽需保持种沙适宜湿度,种沙干时及时喷水、翻匀,有三分之一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播种
(1)播种时期。春播,在春季地温达到10℃以上时(通常在3月上中旬)进行播种。
(2)播种量。15-20公斤/亩。播种方法。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和杀虫处理,常用药剂硫酸亚铁和辛硫磷(具体方法见下表)。播种前5-6天把苗床先灌足底水,待表面阴干,墒情适宜时,即可播种。条播,行距30-40厘米,沟深8-10厘米,播种间距5-6厘米,覆土厚度3-4厘米,覆土后搂平且略加镇压,播后覆盖地膜。如果墒情不适宜,要浇溜沟水。
硫酸亚铁和辛硫磷处理土壤使用方法
4、播种后的管理出苗期,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严防床面板结,及时疏松床面表土,忌伤幼苗。出苗后20-30天,根据幼苗生长情况,适时浇水、除草、松土。幼苗高生长到10厘米时应分批及时间苗、定苗,株距10-15厘米,缺苗断垄严重处移密补稀,留苗1-1.5万株/亩。间苗后应及时浇水、松土。6-8月每隔半月追施速效氮肥1次,施肥量为尿素10公斤/亩。8月初停止追肥。当年苗高可达80厘米。
(四)嫁接育苗
1、砧木选择发育良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本地皂荚播种苗作为砧木。
2、接穗
(1)枝接穗条采集、贮藏与处理
①硬枝穗条,可在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发芽前采集,可结合修枝整形进行。从皂荚采穗母株上剪取发育充实、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直径为0.6-1厘米的当年生枝条,剪成10-15厘米的接穗,每段至少保留2个饱满芽,上端剪口距芽0.5-1厘米,剪口蜡封,以所封蜡膜粘合牢固,触碰不易碎即可。沙藏于0-5℃的环境中,沙子的湿度以手握沙子后能成团,落地后裂开而不散为宜。
②嫩枝穗条,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均可采集,选择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直径为0.3-0.8厘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7-10厘米的接穗,每段至少保留2个饱满芽,上端剪口距芽0.5-1厘米,随用随采,保湿包装,冷藏储运,在1-2日内使用完毕。
(2)芽接穗条采集、贮藏与处理芽接穗条最好随采随接。采下的穗条要立即剪去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当天用不完的穗条,应在阴凉处立放在盛有少量清水的桶内并用湿巾覆盖以利保湿。有条件的可以存放在恒温库内,随用随取。从采穗到嫁接不超过5天,否则影响成活率。
3、嫁接
(1)嫁接时期。
春季嫁接在4月初至5月上旬,其中劈接4月上旬至中旬进行,插皮接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夏季嫁接在7-8月进行。
(2)嫁接方法。
分为枝接和芽接。枝接可采用劈接、双舌接、插皮接法。砧木较细时用劈接或双舌接,砧木较粗且离皮时用插皮接。芽接常用“T”形芽接法。不管哪种嫁接方法,都要用优质塑料薄膜绑紧、绑严。以下介绍几种嫁接方法:
①劈接。
在砧木距地面8-15厘米、直径0.8厘米以上处剪砧,剪口平滑,在截面中间劈深3-4厘米接口。选择与砧木截口直径相匹配、下端削成3-4厘米长的楔形平滑斜切面的接穗,插于接口,砧木与接穗形成层密切接触,用专用嫁接塑料条绑扎。
②插皮接。
在距地面10-20厘米处,在上风面选择光滑无节疤处锯断或剪断砧木,断面要求与枝干垂直,截面平滑。将接穗枝条先削一个长3-5厘米的长削面,再在对面削一个小削面形成楔形,顶芽留在大削面相对面。在砧木截面处划一条纵切口,深达木质部,插入削好的接穗,长削面密切接触木质部,用专用嫁接塑料条绑扎。
③“T”形芽接。
在离地面5-8厘米、直径0.8厘米以上处,横切宽1厘米、长1.5厘米的“T”形接口。在充实饱满的接芽上方约0.5厘米处横切至木质部,芽下方1厘米处向上切成盾形芽片,取下接插入“T”形接口,使芽片上端与砧木横切口对齐,芽片边缘全部包在接口皮层里,用嫁接塑料条绑紧,露芽。
(3)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2周内经常检查接头是否积水,若出现积水应及时放水。枝接的苗木,砧木萌芽要及时抹除,接穗的萌芽选留一个壮芽,其余摘除。芽接苗在芽接后10天左右应及时检查接芽成活情况,接芽新鲜、叶柄一触即落即已成活,接芽已成活的苗木适时去除绑缚物并剪砧。皂荚枝条质脆易折,新梢长至约30厘米时,用深埋约20厘米的棍棒绑缚在砧木上,以防风折。及时割除影响嫁接树生长的灌木和杂草。
4、苗期管理
(1)松土除草。生长季节根据苗圃地杂草情况及时采用人工方法清除杂草,下雨后或灌溉后要及时松土。
(2)追肥。6-8月每隔一个月追肥1次,连续2-3次,前两次各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第三次追施复合肥15-20公斤/亩。
(3)水分管理。当土壤明显缺水或苗木中午出现轻度萎蔫状态后,及时灌溉。灌溉要在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在雨季,要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雨后及时排涝。
三、栽培
(一)造林地选择皂荚喜光不耐阴,适生于无霜期18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0-20℃,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0℃的区域。宜选阳坡、半阳坡等不易积水的地方种植,坡度为25度以下。土层深厚、肥沃,pH 5.5-8.5的沙壤土或壤土。若以食用、药用为经营目的,宜选择空气、土壤、灌溉水无污染区域造林。
(二)栽植主要环节及其主要技术措施
1、整地
穴状整地,先在种植点周围1×1米范围内挖除所有石块、树桩。1年生苗种植穴规格为穴径、深各为0.4-0.6米,四旁地、行道树、零星栽培的大规格苗木整地规格为长、宽、深各为0.6-1.2米。整地时,因地制宜,施足基肥,每穴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厩肥10-20公斤和钙镁磷肥0.25公斤,与表土搅拌后回填。
2、栽培模式和种植密度
皂荚栽植密度应根据经营目的、栽植模式、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等确定。初植密度大的,在林分郁闭后,进行定株抚育,留优去劣,去密留稀,确保林内通风透光。
皂荚主要栽植模式和种植密度
3、造林苗木选择
(1)中耕除草、留树盘。造林后3年内的幼林留1平方米的树盘。每年6-7月份进行中耕除草。幼林抚育以除草、培土为主,每年10月份进行垦抚。垦抚不宜深挖,以免伤及幼树根系。
(2)施肥。以施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亩施2000-3000公斤,可适当加入氮、磷、钾复合肥。年施肥量折复合肥0.25-0.5公斤/株,1年2次,第1次在3月中旬,第2次在6月上中旬。方法为:造林后1-3年,离幼树30厘米处沟施。3年后,沿幼树树冠投影线沟施。肥料种类、施肥量与氮、磷、钾的比例应结合各地具体情况而定,未采刺树施氮、磷、钾的比例常以1:1:1-1:2:2为宜,采刺幼树施氮、磷、钾的比例常以1:2:3为宜。
(3)间作套种。不宜间作高秆和藤蔓类作物,以花生、豆类较为适宜。也可选用桔梗、丹参、药牡丹、白术、板蓝根、柴胡等药用植物或绿肥植物。作物与皂荚间应保持50-100厘米距离。
4、成林管理
(1)垦抚。皂荚果、刺采收后(每年冬春),逐年向树干外围深挖垦抚,范围稍大于皂荚树冠投影面积。垦出的石块依自然地形在皂荚树下砌成水平带。
(2)除草。清除杂草和黑麦草等绿肥,清除的杂草和绿肥等覆盖树盘底下,厚度15-20厘米,上压少量细土。
(3)施肥。时间:1年2次,第1次在3月上中旬,促进枝梢生长发育,第2次在6月上旬,促进皂荚刺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质量,也可在采收后施肥。
施肥方法:①环状:在树冠投影边缘挖深20厘米的环形沟,将肥料施入沟内覆土。②穴状:树冠范围内挖穴,施肥覆土。施肥量较幼林逐年适量增加。
皂荚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见下表,以供参考。
(一)种实采收
荚果由绿色变为暗紫色或黑棕色后(褐化末期,即10-11月)采收。采收的果实晒干,装袋干藏。
(二)皂刺采收
落叶后至翌年春萌芽前采收,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