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园景观植物配置分析
根据公园的实际选择合适的立体空间构成模式。用“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立体空间构成模式,构建出植物景观设计的主体空间体系,解决了公园高容量、高密度人群对大量集散场地和大量的遮荫需求,以及人们对开阔空间、通畅视野、喜悦氛围环境的要求。
植物景观配置通过注重下层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削减中层灌木体量,强化上层混交乔木林态势的配置模式,可以形成独特的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的空间艺术形式。其利用简洁明快的乔木列阵和树种多变的乔木种类,与曲折变化的地被色带相衔接,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和绿地植物所在区域的功能,形成一条条丰富而有韵律的林冠、林缘线,划分出变换多样的空间模式,起到美化和协调周边环境作用,产生虚实结合的意境效果。在绿色草坪基调上渲染出丰富多彩的色块,不仅视觉上自然活泼,创造出高低起伏、含蓄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也扩大了公园的空间。
1、公园景观的水体植物配置
1-1、依据水体深浅而言,在水体较浅的地方,可着重栽植挺水、浮水、漂浮类植物,以增加观赏效果。在离岸较远或是水体较深的地方可选用一些沉水、漂浮植物,以实现净化水质的作用。
1-2、依据水体流动状态而言,静水环境下可选择沉水、漂浮、浮水与挺水植物,流水状态下应主要使用挺水植物。
1-3、依据水体面积大小而言,在水面开阔处,主要考虑远观效果,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植物配置可整体大而连续,以量取胜,给人以壮观之感。多种水生植物混合种植时,种类可适当丰富,配置应主次分明,以形成一定特色,其中每种植物的体形、体量、色彩等要有相似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若水域面积不大,则应考虑近视,应注重植物的个体美,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较高的要求,种类应少,体量也不可过大,高度可矮些,配置手法要自然,水面镜面效果也应考虑在内。
2、公园景观的地被植物配置
在绿地植物群落建植中,地被层可以选用草本、藤本、低矮灌木组成色彩、季相变化丰富的底层植物。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地被植物能发挥增加覆盖率、保持水土等生态作用,还可以利用地被植物的观赏特性形成具有自然野趣、色彩艳丽、花团锦簇的独特景观,使整个绿地空间更加丰满与充实。
根据园内不同区域的功能及性质、光照强度、湿度和土壤理化特性、地被植物自身特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以“因地制宜、功能优先、季色相变化、配置合理”为原则,采用了栽植草坪、应时花卉、宿根花卉、保留野生植物等多种地被植物配置方案。
3、应注意彩叶树种的景观作用
不同的色彩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彩叶植物的色彩丰富,科学地利用植物色彩营造公园氛围,是丰富公园植物景观的重要手段。在园内不同的位置,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或点缀或丛植或片植或群植常色叶或变色叶植物,金黄、火红、深紫、鲜橙等等,色彩、层次鲜明,别有韵味,起到点景并丰富公园色彩的作用。
4、应用攀缘植物美化垂直空间
攀缘植物在园林中主要应用于垂直绿化,占地少,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绿化的立体效果,通过美化光秃的墙面、土坡等提高环境质量。攀缘植物可分为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附着于墙体造景的可用于各种墙面、挡土墙、桥梁、楼房、篱架、栏杆、铁丝网、栅栏、矮墙、花格等垂直侧面的绿化。如爬山虎、五叶地锦、络石、凌霄、牵牛、金银花、蔷薇等植物可附着于棚架进行造景,可“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棚架可以是木架、石架和水泥架,也可以和亭、廊、水榭、圊门、园桥相结合,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
5、营造热带植物群落,增加公园吸引力
中国的热带雨林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省南部、云南西双版纳,总面积不大。它们都地处祖国边陲,开放范围有限,游人能身临其境观赏到雨林中的热带植物景观的机会相对较少,而在城市公园中根据当地经济条件适当建立热带雨林馆,可以增加公园吸引力。
可以在人工引根的同时,模拟自然界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群落,以提高热带植物景观艺术水平,在树基部配置观赏效果好、有色彩的热带藤本植物,如白脉合果芋、绿萝等,在树干、树分枝上配置热带兰和蕨类植物,增加主体植物的藤缠树、空中花园景观。
在树周围配置适于本园生长的热带植物和景观价值高、色彩丰富的乡土植物,最后营造出以热带植物为主体、有一定景观艺术水平、特色明显的人工植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