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措施
促进苗木的光合作用,以下分内因和外因进行汇总。此外,光合作用的季节模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光合产物在树体内的分配,都是影响生长量的因素。这里只针对如何促进光合作用进行讨论。
内因措施
可归结为,增加正能量,减少负能量。
第一:增加须根量。
根总量和有效吸收根量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增加的实际是吸收根即须根的量。可采取断根的方式,促进毛细根量的增长。特别是一些主根很明显的树种,比如栎树,小苗阶段即将根尖去掉,令其发出多个根须。值得指出的是,断根如在幼苗时期损伤尚且不大,而在定植后再断根,会对生长有减缓作用,有时在防止秋季产生徒长枝或秋梢时会运用到。
根系增量的原理:和促进树冠的枝条数量一致,即去除顶端优势,不同之处是其方向相反,一个是向上发展,一个是向下发展。
增加根量的目的:增加水分和矿质营养吸收的面积和通道,以促进枝叶的生长。
第二:增加枝叶量。
实质是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促进光合产物的增加。增加须根量是措施之一,因此我们发现实际根和冠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家也很容易想到,枝叶量不可能无限地增加下去,总有一个上限。超过上限,再增加枝叶量,也只会互相遮挡,不能有效地吸收光照。因此,增加枝叶量一方面是在树冠上促进枝条的合理分布,使阴阳面枝量均衡,抑制强势枝、辅助弱势枝;增加底部枝的开张角度,使之平展或稍下垂;在不影响树干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久地保留下层枝。
第三:提高枝叶质量。
枝叶的数量多了,光合作用产物也不一定多,即使不考虑光照的情况下,也要考虑枝叶的质量。枝叶的质量好,光合作用的效率自然较高。与枝叶质量相关的内因包括枝条的合理分布,增强对光的有效吸收;壮根。因此,我们发现根量及根系的质量与枝叶量及枝叶的质量都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或抑制的。例如,重剪会减少光合产物,根系会有一定的萎缩,如果枝叶量连年减少,根系也会连年萎缩,最终整体长势衰弱。
第四:根蘖和干蘖的处理。
乔木的根蘖由于其直接与母体竞争水分和养分,必须直接剪除。值得注意的是,根蘖在去除时往往留有残桩,致使残桩基部的不定芽又重新萌生出新的根蘖,久而久之会形成根蘖群,根蘖群寄居在母树的主根上,去除根蘖群必伤主根。因此,在第一次去除根蘖时,就要将根蘖去除干净,包括土面以下的残桩,都要清理掉。
乔木的干孽要分情况处理。有些树种本身树干的萌蘖能力很强,可考虑培养成地分枝。有些树种如果其干部萌蘖分布较为均匀,可考虑部分保留以促进树干的增粗(我们都有一些直观的经验,树干上有枝的地方粗生长会比其他地方大),每年春留秋除。
第五:去除阻碍生长量增长的器官。
对于苗木在苗圃内的培养阶段,如无其他目的,单纯为了生长,像花和果消耗养分的器官要控制数量或禁育。可结合修剪进行人工抹芽,也可使用药剂促进其脱落。
以上措施中,前三条属于增加正能量,后两条属于减少负能量。
外因措施
第一:光照。
树木对光照的需求差异很大,要根据其习性进行合理的种植,以便获得合适的光照。另外,即便是喜光的品种,在光照极强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也会受到抑制。因此,光照实际是以散射光为最好,能延长有效光合作用的时间。因此,南方要栽植高大的速生树种,遮挡部分阳光。再有,安排合理的株行距,在达到郁闭前出售或移栽。
第二:病虫害的防控。
首先注意,上一条中对南方的遮光措施,实际对一些容易遭受日灼继而引起烂皮病的树种也是有预防作用的,因此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很多措施都是环环相扣的关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另外,对食叶害虫、吸食液体的害虫、钻蛀的害虫及煤污病等减少叶面积或降低叶片质量的各类病虫害,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控,防控的好,生长量自然大。另外,还有非生理性病害,比如冻害以及下面几条量少或量大产生的危害,都可能造成枝叶量的骤减。
第三:肥。
肥料的使用是把双刃剑,很可能造成抗寒性的降低。因此,作者的观点是,除非土壤非常贫瘠,可适当用一些复合肥或农家肥。如果土壤较好,还是尽可能少施化肥,以基肥和叶面为主,并且每年基肥一次、叶面肥最多不超过3次。
第四:水。
要根据土壤情况控制量,透气性较好的壤土,不容易产生水涝,可根据旱情浇水,由于大水漫灌容易使土壤板结,建议安装滴灌或渗灌设施;容易产生水涝的土壤,首先不建议栽植苗木,一旦栽植苗木以耐涝品种为好,而且还要将排水设施提前修好以备用。
第五:土壤。
在盐碱地栽植不耐盐碱的品种,会使苗木根系的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因此选择品种前必须先确定土壤的ph值。其次,土壤的养分含量可进行人工改良,不是大问题。其三,土壤的含水量可通过种植地被草类进行涵养,同时可减少野草的滋生。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