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草坪病害的种类已作过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现已发现侵染叶片、叶鞘(包括茎杆)的病原真菌有50多个属,常见种类可达300种以上;发生在根部和茎基部的病害主要有全蚀病、褐斑病、镰刀菌病害、腐霉菌病害、炭疽病、夏季斑等病害;病毒病害24种;细菌病害1种。在目前美国的高尔夫球场中,币斑病、腐霉枯萎病和褐斑病是最常见的病害。
1914年,美国高尔夫协会的Piper鉴定了匍匐翦股颖上的病原物Rhizoctonia solani,从其所致的病害被Taylor命名为“褐斑病”开始,现代草坪病理学就诞生了。1941年Wernham报道了匍匐翦股颖和一年生早熟禾在高温下出现褪绿和稀薄的现象,并且判断该病是由Helminthosporium和Curvularia混合引起的;1951年,Howard首次报道了弯孢霉叶斑病,总结出Curvularia spp.为致病菌;1989年Smith等人报道能够引起草坪草叶斑病的病原菌主要有平脐蠕抱属(Bipolaris)、旋抱腔菌属(Cochliobolus)、德氏霉菌(Drechslera),囊饱菌属(Pyrenophoa)、壳二孢属(Ascochyta)、叶点菌属(Phyllosticta)、壳针孢(Septoria)和尾抱属(Cercospora)等;1995-1997年,Feng等人在马里兰州及周边地区的高尔夫球场中采集了感染了腐霉枯萎病的匍匐翦股颖,并分离得到8种病原菌,分别为:P. aristosporum,P. aphanidermatum,P. catenulatum,,P. Graminicola, P. torulosum,,P. vanterpoolii,P. Volutum,P. ultimum var. Ultimum,从草地早熟禾上得到两种腐霉菌:P. graminicola ,P. torulosum,同时对这些病原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
近年来,国外学者还研究鉴定确定了一些新型草坪病害,如2007年Karala等人在美国从一年生早熟禾上发现了由circinata var.引发的一种使草坪出现黄色环状枯草圈的新病害。Toda等人于2007年在日本又发现一种新的立枯丝核菌能致使匍匐翦股颖的叶片腐烂、叶鞘变为红棕色,最终确定该菌引起了一种草坪新病害,并将这个病害命名为红褐斑病。2008年Young等人在美国的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首次发现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起了匍匐翦股颖的炭疽病。2011年,Beirn等人在美国通过分子鉴定法确定了引起锈病的三种新病原分别为Puccinia coronata, P. Graminis和 P. Striiformis。
2.国内报道的草坪病害及病原鉴定情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学者在各地区进行了多次草坪病害的调查与病原的研究。1998年李春杰等人对甘肃省草坪草病害进行了真菌病害的调查,共发现34 种真菌病害,分别寄生于3科15属19种草坪草和野生坪用植物或禾草,其中确定国内病害新记录18种,甘肃病害新记录8种;1999-2002年期间,李崴对天津市区及周边进行了草坪病害调查,得到褐斑病等11种侵染性病害,同时通过形态学鉴定法鉴定得到8种致病病原,并发现在该地区腐霉枯萎病危害大且分布范围广。2001-2004年,丁世明等人在山东潍坊地区调查得出该地区冷季型草坪常发病害为褐斑病、德氏霉叶枯病、腐霉枯萎病等13种病害,并鉴定出12种病原菌。2003年,薛福祥等对四川成都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球场的草坪草病害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调查中发现该球场中腐霉病、锈病和叶斑病对该地区草坪草危害严重,同时通过徒手切片法鉴定出早熟禾柄锈菌等28种病原菌。2003年,黄俊斌等人调查了武汉市的高尔夫球场和公园中草坪发生的病害,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测序法鉴定出11种病原菌。2004年施登明等人对新疆地区的禾本科草坪草进行了病害调查,得出雪腐病是当地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并通过科赫氏法则鉴定病原为雪腐捷氏霉和光头鬼伞。2005年,刘素青对昆明城区草坪草的病害进行了调查,调查得到炭疽叶枯病等7种草坪病害,但没有进行病原菌鉴定。2005-2007年,吴琪对大连市草坪草进行了基本病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市草坪主要发生病害有锈病、弯孢叶枯病、镰刀枯萎病、黑孢霉叶枯病和褐斑病等9种病害,同时通过徒手切片、保湿培养及分离培养法鉴定出9属12种的病原真菌,其中5种确定为辽宁省病原新纪录。2009年,窦彦霞等人对重庆市草坪草病害进行初步调查和病原鉴定,在高羊茅上发现了3种病害,在结缕草上发现了6种病害,并通过直接镜检和保湿培养镜鉴法鉴定得到了引起这些病害的病原菌。2010年冯岩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暖季型草坪草病害进行调查并发现了10种草坪病害,并鉴定出11种病原,调查得到该地区褐斑病和弯孢霉叶枯病的发病情况较为严重。2012-2014年,林江等人对海南省各地的高尔夫球场草坪病害调查,发现17种草坪草病害,其中包括14种真菌病害,褐斑病、币斑病、腐霉枯萎病、弯孢霉叶枯病、镰刀菌枯萎病和叶片黑粉病对在当地危害较为严重。
草坪病害的系统研究也在广泛的开展,如陈海波对北京地区草坪丝核菌病害进行的研究,张玉琴对北京地区腐霉菌病害进行的系统研究,李海霞对于弯孢霉病害的了研究,贾凤娇对于狗牙根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学研究,郑芳芳针对水分管理对夏季枯斑病影响的研究等。大多为病害的调查、病原菌的鉴定及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为草坪病害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国内外草坪病害防治的研究现状
防治病害的方法多种多样,草坪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选择抗病品种的草种、采取良好的栽培管理方式,药剂防治以及生物防治。
适地适草是提高草坪抗病能力的关键,在建植时选择抗病品种的草种是防治病害经济有效的措施。国内外的学者针对抗病草种也进行了研究,如Glenn采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育出比狗牙根品种Tifway更抗根腐病的品种Tifway II。Susan采用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对镰刀病有较高抗性的狗牙根品种“Jachpot”。李平研究得到早熟禾、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以8:1:1的比例混合播种形成的草坪对于褐斑病的抗病性较好,其中早熟禾还可采用Conni和Midnight以1:1的比例混种等。
良好的栽培管理措施能有效的预防病害的发生,如适时适度的修剪可以将地上部病害(如锈病、黑粉病、叶斑病等)病叶剪去,有效的减少病害传染;保持较低的修剪高度可以有效抑制腐霉的生长;在夏季施氮肥的还能防止灰斑病的发生,同时不同的氮源对病害发生的程度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胺态氮能将早熟禾夏季斑病害程度减少80%;Settle等人研究了灌溉频率和草屑覆盖对高羊茅上发生的褐斑病和腐霉枯萎病发展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是,灌溉和草屑对褐斑病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但会加强腐霉枯萎病的发生强度。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的机率,但并不能完全阻止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还需结合化学防治或其他手段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措施是一种见效快、损失少的防治方法。李海霞研究得到烯唑醇、代森锰锌、杜邦克露、扑海因等是对弯孢霉防治效果较好的几种杀菌剂,张玉琴在室外盆栽实验中筛选出甲霜灵、仙生、乙磷铝对与腐霉枯萎病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陈海波的实验结果表明每7天喷洒一次9.17mg/L仙生和应得(2:1)溶液、或14.58mg/L仙生和甲托(1:1)溶液对于防治褐斑病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Datnoff等人研究了不同化学药剂对腐霉枯萎病的防治的有效性,对比选择出了嘧菌酯、三乙膦酸铝等有效药剂。
虽然杀菌剂是防治草坪病害的有效手段,但杀菌剂也很容易出现抗药性而导致防治草坪病害的失败。1999-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部分高尔夫球场总监持续发现使用常规喷洒药剂的方法很难有效的控制炭疽病,随后通过研究发现防治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因为炭疽病对三大类的杀菌剂(QoIs、DMIs、benzimidazoles)都产生了普遍的抗药性。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逐步增强,生物防治将逐步成为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据报道,Lo等通过喷施哈茨木霉(Trichodertna hazianam)显著降低了翦股颖腐霉根腐病的发病率;国外通过使用无致病性的双核丝核菌抑制了高羊茅丝核菌立枯病,并利用无致病性的Phialophra graminicola对翦股颖的全蚀病进行了抑制。晁龙军等人发现生物制剂特立克和X8对褐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必须与其他措施配合应用才能保证有效果的稳定性。姚贤民通过实验发现利用木霉菌制剂可以有效的防治草坪的镰刀枯萎病,防治效果稳定持久,且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危害。
每种防治方法各有优劣,但如果仅仅只运用一种防治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多年生黑麦草褐斑病的控制必须采用清晨灌水,施用适量的缓释氮肥并结合磷钾肥平衡施肥及定期施用杀菌剂的综合治理方案。目前国内对草坪草真菌病害的防治技术尚不成熟,且国内大部分球场管理者没有专门针对某种病害制定高效的防治方案,大多采取多种病害统一治理的方式。还有部分球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多次的盲目施用化学药剂来防治草坪病害,破坏了草坪生态系统,污染了环境,也阻碍了球场的可持续发展。在加拿大和美国等地已经明令禁止施用化学农药来养护草坪,因此,国内应加强对草坪草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向着更环保更科学低成本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