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态水和动态水
水是园林水景的主体,根据不同的状态可以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静态水如湖水、池水等,动态水如瀑布、涌泉、喷泉等。
1.1静态水:静态水景设计时,必须按照自然水景线、原有自然生态景观与局部环境水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利用对景、借景等方法,借助自然条件,形成鸟瞰景观、横向景观和纵向景观。生态水池是主要的静态水景,可以在水池中种植习水性植物,如莲花、荷花、芦苇、鱼草等,可以饲养观赏性鱼虫,共同营造植物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生态水池的深度一般控制在O3.—1.5m,根据水草在水中生存的深度和鱼虫的数量等合理调节。永池水面与池边平面应保持0.15m的距离,防止陆上动物对水池内的动植物造成侵扰。池畔与池底之间应设隔水层,并覆盖0.3—0.5m的厚土,种植水草。池底和池壁最好是深色,表面必须光滑平整,以免伤及鱼虫。对于水深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以通过艺术手法展现池水的透明清澈。
1.2动态水:瀑布根据跌落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丝带式、幕布式、阶梯式和滑落式。瀑布水景设计时应对墙面做出坡面,或对落水口处的山石做出卷边,保证瀑布能沿山体、墙体顺利平稳滑落。日常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设计时应将落差控制在1m内。设计阶梯式的跌水瀑布时,梯阶宽高比应控制在3:2或1:1,梯面的宽度应保持0.3—1.5m。
喷泉是一种自然水态,地下泉水向上喷涌就会产生喷泉,随着人们对喷泉形式的发展和研究,喷泉的喷涌形态变得多种多样,如半球形、扇形、蒲公英形等。
溪流的形式较曲折、蜿蜒,展现出活泼、欢快的内涵。溪流分为不可涉入式溪流和可涉入式溪流,设计时应参考溪流水量、水面宽、水深、流速和环境条件等。不可涉入式溪流可以种养一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水景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可涉入式溪流设计时水深应控制在0.3m以内,防止发生儿童溺水现象,水底应加铺防滑材料,必要时需要安装过滤和水循环装置。
2.水景植物
水景植物的设计时应做到有密有疏、有近有远,切忌等距离栽种,避免产生行道树形式,给人呆板、单调的感觉。水景植物的设计包括植物的选择、水边植物配置和驳岸植物配置。
水景植物的选择包括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沉水植物如水车前、金鱼藻等:浮水植物如睡莲、水葫芦、浮萍等;挺水植物如芦苇、水仙、香蒲、千蕨菜、藕等;湿生植物如侧柏、垂柳、棉花柳、小叶杨等。
水边易植垂柳,给人柔条拂水的感觉,还能种植小叶榕、水杉、池松、羽松等,为整体画面营造线条感。设计构图时,应注意利用探向水面的树干、枝叶等,增加野趣和水面层次感。
驳岸根据质地不同可分为混凝土岸、石岸和土岸。驳岸植物配置时应当遵循设计原则,使水和山融为一体,在水面空间景观中占主导地位。石岸易植迎春、岸边垂柳等,使柔和细长的枝条垂至水面,起到遮挡石岸、露美多变的作用。石岸边还易栽种藤本植物和花灌木等,如地锦、燕子花、黄菖蒲和变色鸢尾等,活跃周围环境的气氛。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岸线、道路和地形等,做到有续有断、有密有疏、有远有近,使水景更具趣味性、自然性。
3 水上和水边建筑
水上和水边建筑设计前,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性,然后结合周围环境的特点,对建筑外观进行合理设计。水上建筑如景桥、木栈道,水边建筑如廊、舫、榭。
景桥是水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形成水景中的交通跨越点,形成地区视线和标志物的集合点,能横向分割水面和河流空间,是眺望水面和河流的观景场所。景桥可以分为吊桥、仿木桥、锯材木桥、原木桥和拱桥等。现代景观水景中以石拱桥、仿木桥和木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