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苗圃地的土壤肥力一般较差,为了改良土壤,基肥是不可缺少的,沙土更为需要,基肥一般在耕地时将肥料全面撒于圃地,耕地时把肥料全部翻入耕作层中,基肥以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氮磷钾配合施用。基肥要施足,一般占全年总施肥的70-80%,可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撒在地表,通过浅耕埋入耕作层的中上部,达到分层施肥的目的。
2、种肥:
是在播种时或播种前施于种子附近的肥料,一般用速效磷肥为主。种肥不仅给幼苗提供养分,又能提高种子的场圃发芽率,因而能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苗木在幼苗期对磷很敏感,在幼苗期却磷会严重影响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施种肥距幼苗根系近,当幼苗长出侧须根后,能及时吸收到磷肥,利于根系的生长,常用的办法是在播种沟或穴内施熏土、草木灰和颗粒磷肥(过磷酸钙),因颗粒磷肥与土壤接触面积小,利于根系的吸收。容易灼伤种子和幼苗的肥料,如尿素、碳酸氢氨、磷酸铵等都不能做种肥。
3、追肥:
是在苗木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目的是及时补给代谢旺盛的苗木对养分的大量需要,追肥以速效肥料为主,人类尿要经过腐熟再用。为了使肥料施得均匀,一般都要加几倍的土拌匀或加水溶解稀释后使用,施用的方法有:沟施法、浇灌法和撒施法。
追肥常用的肥料有尿素、碳酸氢氨、氨水、高氮复合肥、腐熟人类尿、过磷酸钙。
(1)沟施法: 沟施法又叫条施,在行间开沟,把矿质肥料施在沟中,沟施的深度,原则上是使肥料能最大限度地被苗木吸收利用,具体深度因肥料的移动范围和苗根的深浅而异,一般要达5-250px以上,磷肥在土壤中几乎不移动,追肥要稍深,应达250px以上。苗根分布浅的宜浅,分布深的宜深。施肥后,必须及时覆土,以免肥料的损失。
(2)撒施法: 撒施法是把肥料与干土混合后(数倍或10几倍的干细土)撒在苗行间,撒施肥料时,严防撒到苗木茎叶上,否则会严重灼伤苗木致使死亡。
施肥后必须盖土或松土,否则会影响肥效,例如碳酸氢铵和尿素等,施肥后不松土覆盖肥分损失很大,以尿素为例:据试验,沟施当年苗木的利用率为 45%,浇灌施肥的利用率为 27%,撒施尿素不盖土的利用率仅为 14%。碳铵施后不覆盖损失更大。少部分厂家生产的防晒肥,撒施利用率也要低于沟施。
(3)浇灌法: 浇灌法是把肥料溶于水后浇于苗木行间根系附近,这种施肥方法比较省工,但存在着施肥浅,不能很好的覆盖肥料。
撒施和浇施二法,存在共同缺点是施肥浅,肥料不能全部被土覆盖或不能覆土因而肥效减低。
(4)根外追肥:用速效性肥料或微量元素的溶液喷于苗木的叶子上的施肥方法。因为叶子是制造碳水化合物最重要的器官,肥料喷到叶子上很快即渗透到叶子的细胞中去,通气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最后合成苗木所需彻底各种营养物质.
① 根外追肥的优点是: a.能及时供给苗木所需的营养元素。喷后约 20-30分钟至 2小时左右,苗木叶子即开始吸收,24小时可以吸收 50%以上,2-5日内全部吸收。b.节省肥料约 2/3。c.能严格按照苗木生长的需要供给营养元素。
② 根外追肥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a.土壤干燥,又无灌溉条件,土壤追肥效果不大时。
b.幼苗刚移植,根系受伤尚未恢复。
c.苗木缺少某种元素,而土壤追肥无效时。
d.气温高而低温低,苗木地上部分开始生长,而根系尚未正常活动。
跟外追肥的技术要求:
a.溶液浓度要适宜,浓度过高会灼伤苗木,甚至造成苗木死亡。
磷、钾肥料 1%为宜,最高不超过2%,每次每亩用肥 5-10斤;
尿素浓度0.2-0.5%为宜,每次每亩用量 1-2斤;
硫酸亚铁 0.2-0.5%为宜,每次每亩用肥 1-2斤。
b.喷溶液时宜在傍晚,应使用压力较大的喷雾器,使溶液成极细微粒分布在叶面上,利用肥料溶液很快进入叶部。
c.根外追肥应进行多次才有较好的效果。
d.根外施肥不宜在雨前或雨后进行。
根外施肥比较费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它只能是作为补充施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