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施肥之所以能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这不只是给苗圃增加营养元素,还能引起一系列改良土壤作用。
一、施肥的作用
1、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施有机肥时,可将大量有益的微生物带入土中,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提高难溶性磷的利用率,并维持苗圃生产力不致下降。
2、能改善土壤的勇气性和气热条件,给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苗木根系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3、能调节土壤酸碱度,减少土壤养分的淋洗和流失。
二、施肥的原则
苗圃施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苗木营养和改良土壤,有时以其中某项为主,有时二者兼顾。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施肥看天,看地,看苗,看肥。
1、根据气候条件施肥:(看天)
气候条件与施肥有关,确定施肥措施时,要考虑育苗地区的气候条件,如苗木生长期的长短,生长期中的某一时期温度的高低、降雨量的多少及分配情况,以及苗木越冬条件等。
温度的高低,土壤湿度大小直接影响营养元素状况和苗木对肥料的吸收能力,温度低时,苗木对氮磷吸收受到限制,而对钾的吸收影响少些,温度高时,苗木吸收的养分多,在气温正常偏高年份,苗木第一次追肥时间可适当提早一些。夏季大雨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大量淋失(因为硝态氮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几乎不被土壤胶粒吸收,所以易于消失),这时追肥速效氮肥效果较好,在下大雨前或雨天一般不宜施肥以免肥料的淋失。
2、根据土壤条件施肥:(看地)
(1)砂性土壤: 质地疏松,通气性好,空气多,湿度偏高,属于热土,但保水保肥能力差,要施有机肥料为主。在砂土上施用化肥时,追肥要少量多次。因为沙土含细土粒少,所以它的吸收容量小。
(2)粘性土壤: 由于通气条件差,比较紧实,温度较低宜施用含水量低的分解快的“热性”肥料。粘质土壤吸收容量大,吸收保存NH4+,K+一类矿质养料能力大,因此粘性土壤的施肥量可适当加大,粘土与沙土比较,每次施肥量可稍大、次数可减少。
(3)酸性土壤要使用碱性肥料:
碱性土壤要使用酸性肥料:
在酸性或强酸性土壤中,磷易被土壤固定,成为磷酸铁、磷酸铝,植物不能吸收,故应施用钙镁磷和磷矿粉以及草木灰或石灰等。氮素肥料选用硝态氮较好。
在碱性土壤中氮素肥料以氨态氮肥 如硫酸铵或氯化铵等效果较好,在碱性土壤中,磷易被固定,磷酸三钙残留于土壤中,不易被苗木吸收,选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或磷酸铵等,在硫磺或石膏等。硫磺每亩用量50-100公斤。
3、根据苗木特性施肥:(看苗)
每一树种苗木吸收各种元素是不同的,据了解部分树种吸收各种元素的数量是不同的:氮素>钾>磷,枫杨为例,枫杨苗吸收氮量是栎树苗的2倍,是马尾松苗的2倍多,而吸收的磷比马尾松少,钾又比马尾松多,同一树种苗木年龄大吸收营养元素比年龄小的多,一般2-3年生移植苗比一年生苗吸收肥多3-5倍,如柳杉2年生移植苗吸收氮和磷的量比柳杉一年生播种苗(每m2500株)吸收量分别多 70-250%和 28-156%
各树种对氮素的要求较高,而耕作层中全氮量大多在0.1%以下(东北平原的黑土和南方未经耕种,天然植被良好的土壤养分含量较多,全氮含量0.1-0.7%),不能满足苗木生长的需要,因此苗木施肥氮素是主要的。豆科树种与一般树种不同,这些树种大多都有根瘤细菌,通过根瘤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到土壤中转化后为苗木所利用。而磷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根瘤的发展,起到以磷增氮的效应,因此这一类苗木对磷肥要求较高,而对氮肥要求较低。
从苗木密度来看,苗木密度大比稀的吸收营养元素多,则应加大施肥量,苗木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需要量及肥料种类也不一样,幼苗期苗木对N、P反应敏感,施N、P效果好,但浓度宜小,在速生期苗木生长量大,对N、P、K需求增多,尤其是N,其次是P,对K的吸收,以 7-9月份为最多,苗木生长后期,不应再施N肥,所谓施肥不过秋,主要指施N肥,而这时可增施K肥,以增加K在苗木体内的储藏,加速苗木的木质化和抗逆性。
4、根据肥料特性施肥:
氮素化肥应适当集中使用,因为少量氮素化肥在土壤中分散使用往往没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苗圃中使用磷、钾必须在氮素比较充足的基础上,才是经济合理的,否则因磷、钾无效而造成浪费。
有机肥料,饼肥、磷肥等,除当年具有肥效以外,还有较长时间后效,因此在苗圃施肥时也要考虑到前 1-2年所施肥料的数量,种类和作用,以节约用肥,降低育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