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又叫“山里红”、“仙果”,“牧狐狸”,赤爪实,赤爪子,棠棣子,棠球子,山查,山里果,山里红,酸里红,鼠楂,羊棣,赤枣子,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楂子,山里果子,茅楂,猴楂,映山红果,海红,酸梅子,山梨,酸查,山梨果,酸楂,山果子,南山楂,北山楂,药山楂,大山楂,小山楂,大果山楂,小果山楂,红果,红果子,山植,小叶山楂。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皮暗灰色,有浅黄色皮孔,小枝紫褐色,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片宽卵形,伞房花序,花白色,后期变粉红色,果实球形,熟后深红色,表面具淡色小斑点。花期5-6个月,果期7-10月。生于海拔400-1000米间的向阳山坡、杂木林缘、灌丛间、蔬林内。山里红果实酸甜可口,能生津止渴,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山楂除鲜食外,可制成山楂片、山楂糕、果脯、山楂酒等。亦可入药,入药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的功效。中国科技大学张居中教授,对8600年以前河南贾湖遗址中陶器碎片上的残留物进行碳14断代测定,确认山楂是最早入酒的水果。《嵩岳文献》载: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嵩山老君洞就有了用山楂酿酒的描述。
落叶灌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叶片三角状卵形至棱状卵形,长2~6cm,宽0.8~2.5cm,基部截形或宽楔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基部1对裂片分裂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长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5cm;萼筒外有长柔毛,萼片内外两面无毛或内面顶端有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果实较小,类球形,直径0.8~1.4cm,有的压成饼状。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主产山东、河南、山西、河北、辽宁。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山楂树适应能力强,抗洪涝能力超强,容易栽培,树冠整齐,枝叶繁茂,病虫害少,花果鲜美可爱,因而也是田旁、宅园绿化的良好观赏树种,野生山楂嵩山最多。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营养功效:山楂片含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还含有黄酮类、内酯、糖类、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所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胸膈痞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山楂中含有山萜类及黄铜类等药物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有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脂及胆固醇含量的功能。
适应范围广:一般人皆可食用。儿童、老年人、消化不良尤其适合食用。伤风感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儿童软骨缺钙症、儿童缺铁性贫血者可多食山楂片。
南山楂:又名猴檀、野山楂、药山楂、小果山榜、小山楂、小叶山楂、个山楂,山楂子、山楂粒。为植物野山楂的果实。主产于浙江,江苏、云南、贵州等地。
北山楂:又名大山楂、大果山楂、红果。为植物山楂的果实。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和辽宁、吉林等地。
东山楂:又称东楂,东查。为山东所产的北山楂。习以为佳。
石板楂片:产于河北省安国地区的北山楂片。品质亦佳。销全国,并出口。
以上均以果大、内厚、核少、皮红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