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广东、广西;日本也有分布。
常绿直立灌木,高3-4米,具刺,刺顶生或腋生,长20-40毫米,有时较短,深褐色;幼枝微扁棱形,密被锈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具光泽。叶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稀矩圆形,长5-10厘米,宽1.8-5厘米,两端钝形或基部圆形,边缘微反卷或皱波状,上面幼时具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具光泽,干燥后褐绿色或褐色,下面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侧脉7-9对,与中脉开展成50-60度的角,近边缘分叉而互相连接,上面显著凸起,下面不甚明显,网状脉在上面明显,下面不清晰;叶柄深褐色,长5-8毫米。
花白色或淡白色,下垂,密被鳞片,1-3花生于叶腋锈色短小枝上;花梗长3-5毫米;萼筒圆筒形或漏斗状圆筒形,长5-7毫米,在子房上骤收缩,裂片三角形或矩圆状三角形,长3毫米,顶端渐尖,内面疏生白色星状短柔毛;雄蕊的花丝极短,花药矩圆形,长1.5毫米;花柱直立,无毛,上端微弯曲,超过雄蕊。
果实椭圆形,长12-14毫米,幼时被褐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核内面具白色丝状棉毛;果梗长4-6毫米。花期9-12月,果期次年4-6月。
移植以春季3月最适宜。不论地栽还是盆栽,都需带有完好的土团。盆栽主要是供厅堂和室内陈设,用普通培养土上盆,可常年在室内陈设或放在室外的疏荫下养护。2-3年翻盆换土1次,盛夏到来之前追施3-4次液肥,盆土应间干间湿。为了能大量结果,秋季应继续追肥,冬季可放在居室内继续观赏。还可用来制作树桩盆景,在中国南方常是进山挖掘野生的老树桩,先在泥瓦盆中蟠扎造型,成形后再栽入盆景盆中。这种办法会破坏原来的山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盆栽胡颓子只开花不挂果,与盆栽时间长短、品种有关,与养分和管理方法密切相关。胡颓子在山上易结果,是因为生长时间长,根系发达,能从大量的泥土中吸收养分。而盆内种植的泥土有限,必须经过几年生长,根系发达后,才有可能在肥料充足、光照通风好的情况下,开花结果。
胡颓子品种不同,结果也有差异,如小叶胡颓子与大叶胡颓子相比,小叶难开花结果,大叶可花簇布满全树。为了达到花后坐果率高,在生长期每隔10天需施腐熟的农家肥,这样坐果可达到开花量的40%以上。初春便可看到满树的红果。
种植方法
播种:每年5月中、下旬将果实采下后堆积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成熟自已腐烂,再将种子淘洗干净立即播种。种子发芽率只有50%左右,因此应适当加大播种量,采用开沟条播法,行距15-20厘米,覆土厚1.5厘米,播后盖草保墒。播种后已进入夏季,气温较高,一个多月即可全部出齐,应立即搭棚遮荫,当年追肥2次,翌年早春分苗移栽,再培养1-2年即可出圃。
扦插:扦插多在4月上旬进行,剪充实的1-2年生枝条做插穗,截成12-15厘米长一段,保留l一2枚叶片,入土深5-7厘米。如在露地苗床扦插需搭棚遮荫,盆插时应放在荫棚下养护,2个月左右生根,可继续在露地苗床培养大苗,也可上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