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
蔬菜大棚、塑料大棚、透光塑料大棚、温室大棚、阳光板大棚、智能大棚、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等。
对比
普通大棚:成本低,构造简单。但是可添加设备少。
温室大棚:成本高于普通大棚,构造复杂,可以安装一定的设备。
智能大棚:成本高,构造复杂,比较设备齐全。
大棚发展历史及作用
1957年由北京向天津、沈阳及东北地区、太原等地推广使用,受到各地的欢迎。1958年我国已能自行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因而小棚覆盖的蔬菜生产已很广泛。60年代中期小棚已定形为拱
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
形,高1米左右,宽1.5-2.0米,故称为小拱棚。由于棚型矮小不适于在东北冷凉地区应用,1966年长春市郊区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但因抗雪的能力差而倒塌,经过多次的改建试用,终于创造了高2米左右,宽15米,占地为1亩的拱形大棚。1970年向北方 各地推广。1975、1976及1978年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塑料大棚蔬菜生产科研协作会"会议对大棚生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76年太原市郊区建造了29种不同规格的大棚,为大棚的棚型结构、建造规模提供了丰富的经验。1978年大棚生产已推广到南方各地,全国大棚面积已达10万亩。到目前为止,全国大棚面积已基本稳定在10多万亩。其中在我国北方干旱区各省、市约有7万多亩。预计"七五"期间大棚栽培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左右。 大棚覆盖的材料为塑料薄膜。适于大面积覆盖,因为它质量轻,透光保温性能好,可塑性强,价格低廉。又 由于可使用轻便 的骨架材料,容易建造和造形,可就地取格,建筑投资较少,经济效益较高。并能抵抗自然灾害,防寒保温,抗旱、涝,提早栽培,延后栽培,延长作物的生长期,达到早熟、晚熟、增产稳产的目的,深受生产者的欢迎。因此,在我国北方旱区发展很快。
大棚的应用范围尚在开发。尤其在高寒地区、沙荒及干旱地区为抗御低温干旱及风沙危害起着重大作用。世界各国为发展农业生产先后建成塑料大棚,日本在70年代末塑料大棚的面积为10-20公顷。西班牙的阿尔梅里利地区全部土地面积为315平方公里,是个旱区,为了发展蔬菜生产而覆盖了120平方公里的大棚,是世界最大的大棚。
大棚的结构类型
大棚的组成是用竹木杆、水泥杆、轻型钢管或管材等材料做骨架,做成立柱、拉杆,拱杆及压杆,覆盖塑料薄膜而成为拱圆形的料棚。 塑料大棚一般覆盖的面积为1-3亩,管理方便。但可进行多个棚大面积的覆盖。由于棚体高大不便用草帘进行防寒,而在棚内用多层薄膜进行内防寒,棚内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主要生产季节是春、夏、秋。冬季气温在-15℃以上的地区可种植一些耐寒性强的作物,或用火炉进行临时性补充加温。因为其棚型比中、小棚高大,又不同于温室的建筑结构,故称其为大棚。在我国北方旱区,春寒,冻土层深、风雪大,多采用跨度、高度较大的拱形圆棚。 大棚建造的形式有多种。其中单栋大棚的形式有拱圆形和屋脊形两种。高度2.2-2.6米,宽度(跨度)10-15米,长度为45-66米,占地面积为660平方米左右,便于管理有利生产。或屋脊形大棚相连接而成。单栋的跨度为4-12米,每栋占地面积约为1亩,连栋后占地为2-5亩,或10亩、几十亩。连栋大棚覆盖的面积大,土地利用充分,棚内温度高,温度稳定,缓冲力强,但因通风不好,往往造成棚内高温、高湿危害或造成病害发生的条件,而且管理不便。因此连栋的数目 不宜过多,跨度不宜太大。 为了加强防寒保温,提高大棚内夜间的温度,减少夜间的热辐射而采用多层薄膜覆盖。多层覆盖是在大棚内再覆盖一层或几层薄膜,进行内防寒,俗称二层幕。白天将二层幕拉开受光,夜间再覆盖严格保温。二层幕与大棚薄膜之间隔,一般为30-50厘米。除两层幕外,大棚内还可覆盖小拱棚及地膜等,多层覆盖使用的薄膜为0.1毫米厚度的聚乙烯薄膜,或厚度为0.06毫米的银灰色反光膜,0.015毫米厚的聚乙烯地膜。或用丰收布(无纺布或称不织布)其保温效果如表4-2-1所示 : 表4-2-1大棚保温幕的种类及效果 项目保温幕种类减少热损耗% 一层聚乙烯 聚氯乙烯 不织布 含铝薄膜 镀铝薄膜30 35 25 45 50 二层聚乙烯 聚乙烯加含铝或镀铝膜45 65 早春在大棚内加盖小棚,棚温可提高2-4℃,北京地区在覆盖草帘的中棚内加盖小棚,1月份于日出前观测棚温可提高5℃左右。使用多层薄膜覆盖也获得较好效果,如表4-2-2所示: 表4-2-2多层覆盖的温度效果 层数 温度 日期平均最低气温10厘米平均地温 单层双层三层单层双层三层 3月8日-13日-3.80.21.84.55.78.5 3月24日-31日2.76.39.010.810.814.0 4月1日-11日5.08.511.714.314.017.0 大棚覆盖面积较大,空间大,热效应较好,容易建造,且造价较低,是当前应用较广的保护设施。可种植高秧支架的瓜、果、豆类等蔬菜。一般比露地可提早收获20-40天,秋后可延长生长期25天左右。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不断的革新,新的大棚类型及覆盖方式也将不断出现,当前应用的大棚,依其建造所用的材料的不同,其棚型结构可分为竹木结构、钢材结构和竹木、钢材、水泥构件等多种材料的混合结构。由于大棚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已在应薄壁钢管装配式大棚。它是由工厂按标准规格进行商品生产,配套供应使用单位。生产的棚型规格有5.4米、6米、8米、及10米跨度,高度有2.4米,2.6米,2.8米及3.0米。这种棚型结构,具有一定的规格标准,结构合理、坚固耐用、装卸方便、容易折迁换地。唯其造价较高,是当前推广应用的棚型结构。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结构不合理,规格无标准,采材不易,用料较多,施工质量低等问题,生产中经常造成棚体变形、倒塌、"跑棚"等事故。
覆盖材料:
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
3、草被、草苫: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大棚搭建地点:
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塑料薄膜维护:
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粘补。 二、环境特点与调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形成了相对封闭与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气候。进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须掌握大棚内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获得优质高产。
大棚的性能特点:
(一)温度条件
塑料薄膜具有保温性。覆盖薄膜后,大棚内的浊度将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外界气温下降而下降。并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越是低温期温差越大。一般在寒季大棚内日增温可达3-6℃,阴天或夜间增温能力仅1-2℃。春暖时节棚内和露地的温差逐渐加大,增温可达6-15℃。外界气温升高时,棚肉增温相对加大,最高可达20℃以上,因此大棚内存在着高温及冰冻危害,需进行人工调整。在高温季节棚内可产生50℃以上的高温。进行全棚通风,棚外覆盖草帘或搭成"凉棚",可比露地气温低1-2℃。冬季晴天时,夜间最低温度可比露地高1-3℃,阴天时几科与露地相同。因此大棚的主要生产季节为春、夏、秋季。通过保温及通风降温可使棚温保持在15-30℃的生长适温。
(二)光照条件
新的塑料薄膜透光率可达80-90%,但在使用期间由于灰尘污染、吸附水滴、薄膜老化等原因、而使透光率减少10-30%。大棚内的光照条件受季节、天气状况、覆盖方式(棚形结构、方位、规模大小等)、薄膜种类及使用新旧程度情况的不同等,而产生很大差异。大棚越高大,棚内垂直方向的辐射照度差异越大,棚内上层及地面的辐照度相差达20-30%。在冬春季节以东西延长的大棚光照条件较好、它比南北延长的大棚光照条件为好,局部光照条件所差无几。但东西延长的大棚南北两侧辐照度可差达10-20%。 不同棚型结构对棚内受光的影响很大,双层薄膜覆盖虽然保温性能较好,但受光条件可比单层薄膜盖的棚减少一半左右。 此外,连栋大棚及采用不同的建棚材料等对受光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表4-2-3)。从表中可看出,以单栋钢材及硬塑结构的大棚受光较好,只比露地减少透光率28%。连栋棚受光条件较差。因此建棚采用的材料在能承受一定的荷载时,应尽量选用轻型材料并简化结构,既不能影响受光,又要保护坚固,经济实用。 表4-2-3 不同棚型结构的受光量 大棚类型透光量勒克斯(万)透光率(%) 单栋钢材结构 单栋竹木结构 单栋硬塑结构 连栋钢筋水泥 露地对照7.67 6.65 7.65 5.99 10.6472.0 62.5 71.9 56.3 100 薄膜在覆盖期间由于灰尘污染而会大大降低透光率,新薄膜使用两天后,灰尘污染可使透光率降低14.5%。10天后会降低25%,半月后降低28%以下。一般情况下,因尘染可使透光率降低10-20%。严重污染时,棚内受光量只有7%,而造成不能使用的程度。一般薄膜又易吸附水蒸气,在薄膜上凝聚成水滴,使薄膜的透光率减少10-30%。因此,防止薄膜污染,防止凝聚水滴是重要的措施。再者薄膜在使用期间,由于高温、低温和受太阳光紫外线的影响,使薄膜"老化"。薄膜老化后透光率降低20-40%,甚至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大棚覆盖的薄膜,应选用耐温防老化、除尘无滴的长寿膜,以增强棚内受光、增温、延长使用期。
(三)湿度条件
薄膜的气密性较强,因此在覆盖后棚内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造成棚内空气高温,如不进行通风,棚内相对湿度很高。当棚温升高时,相对湿度降低,棚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晴天、风天时,相对温度低,阴、雨(雾)天时相对温度增高。在不通风的情况下,棚内白天相对湿度可达60-80%,夜间经常在90%左右,最高达100%。 棚内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依作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白天要求维持在50-60%,夜间在80-90%。为了减轻病害的危害,夜间的湿度宜控制在80%左右。棚内相对湿度达到饱和时,提高棚温可以降低湿度,如湿度在5℃时,每提高1℃气温,约降低5%的湿度,当温度在10℃时,每提高1℃气温,湿度则降低3-4%。在不增加棚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时,棚温在15℃时,相对湿度约为7%左右;提高到20℃时,相对湿度约为50%左右。 由于棚内空气温度大,土壤的蒸发量小,因此在冬春寒季要减少灌水量。但是,大棚内温度升高,或温度过高时需要通风,又会造成湿度下降,加速作物的蒸腾,致使植物体内缺水蒸腾速度下降,或造成生理失调。因此,棚内必须按作物的要求,保持适宜的湿度。 四、栽培季节与条件 塑料大棚的栽培以春、夏、秋季为主。冬季最低气温为-15℃--17℃的地区,可用于耐寒作物在棚内防寒越冬。高寒地区、干旱地区可提早就在用大棚进行栽培。北方地区,于冬季,在温室中育苗,以便早春将幼苗提早定植于大棚内,进行早熟栽培。夏播,秋后进行延后栽培,1年种植两茬。由于春提前,秋延后而使大棚的栽培期延长两个月之久。东北、内蒙古一些冷冻地区于春季定植,秋后拉秧,全年种植一茬,黄瓜的亩产量比露地提高2-4倍。黑龙江省用大棚种植西瓜获得成功。西北及内蒙古边疆风沙、干旱地区利用大棚达到全年生产,于冬季在大棚内种植耐寒性蔬菜,开创了大棚冬季种植的先例。为了提高大棚的利用率,春季提早,秋季延后栽培,往往采取在棚内临时加温,加设二层幕防寒,大棚内筑阳畦,加设小拱棚或中棚,覆盖地膜,大棚周边围盖稻草帘等防寒保温措施,以便延长生长期,增加种植茬次,增加产量。
(四)、空气湿度的调控 :
(1)大棚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受到阻碍,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水气难以发散。因此,棚内湿度大。白天,大棚通风情况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阴雨天或灌水后可达90%以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间常为100%。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结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内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气湿度的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直接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棚内地热线加温,也可降低相对湿度。采用滴灌技术,并结合地膜覆盖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气湿度(20%左右)。
(五)、棚内空气成分:
由于薄膜覆盖,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叶茂盛的情况下,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很剧烈。早上日出之前由于作物呼吸和土壤释放,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比棚外浓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时以后,随着叶片光合作用的增强,可降至100PPM以下。因此,日出后就要酌情进行通风换气,及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另外,可进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浓度为800—1000PPM,在日出后至通风换气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温度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在低温季节,大棚经常密闭保温,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当大棚内氨气达5PPM时,植株叶片先端会产生水浸状斑点,继而变黑枯死;当二氧化氮达2.5—3PPM时,叶片发生不规则的绿白色斑点,严重时除叶脉外,全叶都被漂白。氨气和二氧化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氮肥使用不当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温,燃烧不完全,或煤的质量差造成的。由于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释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过量使用乙烯产品也是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棚内有害气体的积累,不能使用新鲜厩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粪肥作追肥;严禁使用碳酸铵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铵作追肥时要掺水浇施或穴施后及时覆土;肥料用量要适当不能施用过量;低温季节也要适当通风,以便排除有害气体。另外,用煤质量要好,要充分燃烧。有条件的要用热风或热水管加温,把燃后的废气排出棚外。
(六)、土壤湿度和盐分:
大棚土壤湿度分布不均匀。靠近棚架两侧的土壤,由于棚外水分渗透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湿度较大。棚中部则比较干燥。春季大棚种植的黄瓜、茄子特别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严重影响质量。最好能铺设软管滴灌带,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施放肥水,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由于大棚长期覆盖,缺少雨水淋洗,盐分随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动,容易引起耕作层土壤盐分过量积累,造成盐渍化。因此,要注意适当深耕,施用有机肥,避免长期施用含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的肥料。追肥宜淡,最好进行测土施肥。每年要有一定时间不盖膜,或在夏天只盖遮阳网进行遮阳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盐渍化严重时,可采用淹水压盐,效果很好。另外,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是防止土壤盐渍化的一项根本措施。 3 大浪淀乡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三、大棚蔬菜周年茬口安排 大棚只有春季茄果类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个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进行栽培、育苗及留种,可提高生产效益。
科学用肥编辑
科学施肥
根据不同种类蔬菜的生育特性、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状况以及肥料的种类与养分含量,科学地计算施肥量。应大力推广大棚蔬菜配方施肥技术和测土施肥技术。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坚持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基肥要以腐熟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追肥要根据蔬菜不同生育阶段及对肥料的需要量大小分次追肥,注重在产品器官形成的盛期如根茎、块茎膨大期、结球期、开花结果期重施追肥。基肥要深施、分层施或沟施。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推广叶面施肥技术。
科学选肥
严格控制化肥的用量尤其要减少氮素化肥的用量。杜绝盲目施肥、偏施氮肥的情况。选用肥料既要考虑养分含量,又要选用杂质尤其是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含量少、纯度高的肥料,还要根据土壤情况尽可能选用不致使土壤酸化的肥料。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推广氮、磷、钾复合肥和有机、无机复合肥。
有机肥料不仅养分全,肥效持久、平稳,缓冲性大,而且富含有机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对大棚蔬菜土壤环境的污染小。要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要多用充分腐熟经过堆积发酵等处理的优质畜禽粪等厩肥。应用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大棚蔬菜种植绿肥技术,既增加肥源又改良土壤。
科学维护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如科学的水旱轮作,菜粮、瓜菜轮作;增施有机肥;建立标准化大棚蔬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降低地下水位。
严格禁止使用垃圾和污水灌溉,在镉含量高的田块可与水稻轮作,施用石灰或钙、镁、钾肥,硅、钙肥能提高土壤pH值。
栽培型编辑
育苗—栽培型:
其特点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类、瓜类和豆类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进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蓝、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黄瓜、叶菜、芹菜、葱蒜等。
栽培型:
以栽培蔬菜为主,结合育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夏季种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黄瓜、番茄、甘蓝、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葱蒜类蔬菜;二是间套作,春季进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杆旁种植丝瓜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生长后期,在畦边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种植生菜、菜心等;冬季进行育苗。
留种制种型: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类留制种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种→秋季栽培芹菜、甘蓝等;一种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采留种为主,夏季进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类蔬菜。 四、大棚栽培蔬菜几种形式
(一)春季夏菜早熟栽培
茄瓜类蔬菜早熟栽培是大棚栽培应用最普遍的项目。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至7月收获。大棚栽培可提前在1—3月定植,3月下旬至7月收获。上市早、产量更高,开花结果期延长,经济效益明显。另外还可根据市场需要,提早播种苋菜、木耳菜、空心菜等喜温绿叶蔬菜,提早上市。
1、品种(组合)选择:
番茄早熟品种选用早丰、日本大红×矮红;中熟种选用浙杂5号、苏抗4号、5号等,甜辣椒选用熟性早、抗病、丰产而且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辣椒:鸡爪×吉林F1、早丰1号;甜椒:加配3号;茄子:闽茄1号、屏东长茄;黄瓜:津春2号、3号等。
2、定植:
定植前10天进行扣膜盖棚。每亩施入厩肥或腐熟垃圾肥3000公斤、人粪尿2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开深沟施或全层施,翻入土中。番茄,一个大棚整4条畦,畦带沟1.5米,采用双行定植,行距75厘米,株距20—30厘米,每亩种植2500—3000株。辣椒亩植3000株。茄子株距40—50厘米,每亩栽2000—2400株。黄瓜亩栽植2000—2400株。
3、田间管理:(1)温度管理:定植后一周内不通风,以保温为主,特别是茄子和黄瓜,应适当保持较高的温度,以利还苗。还苗后还要保持较高温度,番茄苗期生长适温白天20—25℃,夜间10—15℃;茄子生长适温为20—30℃,气温低于15℃时会引起授粉、授精不良;甜(辣)椒生长适温为25—28℃;黄瓜为28—30℃,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0℃,5月中、下旬气温逐渐上升,可逐渐拆除裙膜,苗期揭膜通风换气时间在9时—10时,下午15时—16时后要关门盖膜。
(2)肥水管理:定植还苗后,提苗肥以稀薄人粪尿或牲畜肥。番茄,①第一穗果膨大期,复合肥10公斤/亩;第2—3穗果开始膨大期,复合肥30公斤/亩;第4—5穗果开始膨大期,复合肥20公斤/亩。②甜(辣)椒提苗肥施后,在整个生长期间,保持田间湿润,不过干、不积水,薄肥勤施。一般每采收两次追肥一次,复合肥10公斤/亩,盛果期增加施肥量20公斤/亩。茄子追肥与辣椒相似,黄瓜每采收两次追肥一次。
(3)搭架整枝:番茄、黄瓜要插竹扶持植株及引蔓上架,有利结果。番茄要用双杆整枝法,第一花穗以上第一个侧芽留住,以下腋芽及分枝全部摘除。茄子第一朵花、果以下第1分枝留下,其他全部摘除。甜(辣)椒开花结果很有规律,在生长、开花结果过旺,植株生长势小的情况下,把上部花果摘除,以利于下层花果正常生长。
(4)保花保果:春季气温低,番茄,第一、二穗花需用激素保花保果,以提高前期产量,用防落素40PPM点花梗;茄子在开花前1—2天(喇叭形)点花或者用防落素15PPM喷洒;辣椒也可以用防落素喷洒。 保花保果处理应在气温15℃以下进行,高于15℃以上,光照充足则不要处理。浓度要严格控制,不要过高,以免产生副作用。
(二)夏菜秋冬延后栽培
夏菜秋冬延后栽培一般采收期在10—12月,如果通过贮藏保鲜,可延长到春节,经济效益高。
1、栽培季节与品种:
(1)番茄,7月上旬播种,苗龄30天,8月下旬至9月定植,10—12月收获。品种选用浙杂7号、早丰。 (2)黄瓜:7月底到8月中旬直播,9月至11月收获。品种选津研4号、津春4号、秋黄瓜1号,夏丰等。 (3)秋番茄,9月中旬以前开的花,常因夜温过高而落花,而10月后开的花,又因温度低而不易座果。因此,均需使用10—15PPM的防落素喷花,或用40PPM浓度涂花梗,防止落花落果。
(三)叶菜类栽培
大棚除了瓜茄等高杆蔬菜外,还可栽培经济价值较高的叶菜类,如木耳菜、空心菜、西芹、生菜等,进行春提前、秋延后,以及越冬栽培,以达到避免冻害,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和延长供应以及反季节上市的目的,经济效益好。 喜温耐热的叶用菜,如木耳菜、空心菜等大棚栽培可在9—10月播种,后期实行保温覆盖,提前上市,加上常规栽培,基本上达到周年供应。生菜等喜冷凉但较不耐霜冻的蔬菜,露地最适播种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及春季3—4月,若在11月到翌年3月播种,在大棚栽培。
(四)夏季遮阳防雨育苗栽培
南方地区6月下旬至8月上旬,强光高温且有雷阵雨及台风暴雨,严重影响蔬菜生产与早秋菜育苗,遮阳网、无纺布的应用,促进大棚在夏季育苗和栽培上发挥作用。
1、大棚遮阳覆盖的作用
(1)遮光作用:遮阳网,使棚内光照强度显著降低,密度规格越大,遮阳效果越好,同样规格黑色比银灰色遮阳效果好。一般黑色的遮光率为42%—65%,银灰色为30%—42%。
(2)降温作用:棚内温度因遮阳网覆盖有所下降,特别是地表和土壤耕作层降温幅度最大,上午10时—下午2时,大棚上部温度高达37—40℃,而地表植株周围温度在22—26℃,土壤温度在18—22℃之间,适宜作物生长。
(3)保墒防暴雨:棚内蒸发减少,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表土湿润。由于遮阳网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且较密,能把暴雨分解成细雨,避免菜叶被暴雨打伤,且土壤不易板结,空隙度大,通气性好,在大棚塑料膜外包盖遮阳网,效果更好。
2、遮阳覆盖栽培注意事项
(1)根据蔬菜种类选用规格合适的遮阳网,通常夏秋绿叶菜类栽培短期覆盖选用黑色遮阳网,秋冬蔬菜夏季育苗选用银灰色遮阳网,且可避蚜。茄果类留种或延后栽培,最好网膜并用。
(2)覆盖时期:一般7—8月,其他时间光照,强度适宜蔬菜生长,如无大暴雨则不必遮盖。
(3)遮光管理:遮阳网不能长期盖在棚架上,特别是黑色遮阳网,只是在夏秋烈日晴天中午,其网下才会达到近饱和的光照强度,最好上午10时—11时盖,下午4—5时揭网。揭网前3—4天,要逐渐缩短盖网时间,使秧苗、植株逐渐适应露地环境。
(五)大棚无土栽培蔬菜
本地比较成功的经验:无土栽培叶菜类,周年栽培生菜,一年可栽培8—9茬,年亩产量1万公斤,生长期随温度由高向低,一般在20—40天左右。番茄一年可栽春、夏二季,年亩产量可达1万公斤。黄瓜可以周年栽培,经济效益甚好。 五、病虫害及生理障碍的防(矫)治 大棚大部分时间种植蔬菜,特别是冬季,给病虫害的越冬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生态条件,使蔬菜病虫害及生理障碍日趋严重。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和克服作物生理障碍,是大棚栽培蔬菜成功的关键。 除了在各种不同栽培品种、时期及时防治病虫害外,不定期用百菌清熏蒸,消灭病菌。地下害虫用呋喃丹防治。
(一)大棚栽培的生理障碍及其矫治措施
1、高温生理障碍:主要表现影响花芽分化,如黄瓜在高温长日照下雄花增多,雌花分化减少;番茄、辣椒花芽分化时遇高温,花变小,发育不良。
①日烧:主要症状,初期叶片褪色后变为乳白状,最后变黄枯死。
②落花落果,出现畸形果。高温,尤其是夜间高温不但延迟番茄第一花序的雌花分化,而且还会影响雄蕊的正常生理机能,不能正常授粉,引起落花落果。
③影响正常色素形成:果实成熟期高温危害表现在着色不良。番茄成熟时,温度超过30℃,茄红素形成慢;超过35℃,茄红素难以形成,果实出现黄、红的几种颜色相间的杂色果。 防止措施:主要是加强通风,使叶面温度下降。遮阳网覆盖,也可以用冷水喷雾,降低棚温。
2、有毒气体生理障碍 氨气中毒:当氨气在空气中达到0.1%—0.8%浓度时,就能危害蔬菜,如果晴天气温高,氨气挥发浓度大,1—2小时即可导致黄瓜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有机肥要充分熟腐施用,化肥要量少勤施。
(二)黄瓜、番茄典型生理障碍症状及矫正措施:
1、黄瓜蔓徒长;花打顶,生长点附近节间缩短,形成雌雄杂合的花簇,瓜苗顶端不生成心叶而呈现抱头花;黄化叶和急性萎蔫症。 发生原因:偏施氮肥。早春低温、昼夜温差大、阳光不足、根系活动差,育苗时土壤养分不足。 防治措施:适时移栽,前期加盖小拱棚提高温度。加强通风换气,正确施肥,管好水分及温度和阳光。
2、黄瓜、番茄畸形果番茄开花期营养过剩,氮磷肥过多,特别是冬季或早春,在花芽分化前后,当遇到几天6—8℃的低温就会出现畸形果,用浓度过高的激素处理,或处理期间温度偏低,光照不足,空气干燥,或者是营养条件极差,本来要掉落的花经激素处理,抑制了离层,但得到的光合产物少形成了粒形果、尖形果和酸浆果。
温室大棚
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一种室内温室栽培装置,包括栽种槽、供水系统、温控系统、辅助照明系统及湿度控制系统;栽种槽设于窗底或做成隔屏状,供栽种植物;供水系统自动适时适量供给水分;温控系统包括排风扇、热风扇、温度感应器及恒温系统控制箱,以适时调节 温度;辅助照明系统包含植物灯及反射镜,装于栽种槽周边,于无日光时提供照明,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经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呈现出美丽景观;湿度控制系统配合排风扇而调节湿度及降低室内温度。
温室是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它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供栽培植物的建筑。
温室功能分类根据温室的最终使用功能,可分为生产性温室、试验(教育)性温室和允许公众进入的商业性温室。蔬菜栽培温室、花卉栽培温室、养殖温室等均属于生产性温室;人工气候室、温室实验室等属于试验(教育)性温室;各种观赏温室、零售温室、商品批发温室等则属于商业性温室。
温室的性能指标
1.温室的透光性能
温室是采光建筑,因而透光率是评价温室透光性能的一项最基本指标。透光率是指透进温室内的光照量与室外光照量的百分比。温室透光率受温室透光覆盖材料透光性能和温室骨架阴影率的影响,而且随着不同季节太阳辐射角度的不同,温室的透光率也在随时变化。温室透光率的高低就成为作物生长和选择种植作物品种的直接影响因素。一般,连栋塑料温室在50%~60%,玻璃温室的透光率在60%~70%,日光温室可达到70%以上。
2.温室的保温性能
加温耗能是温室冬季运行的主要障碍。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是提高温室生产效益的最直接手段。温室的保温比是衡量温室保温性能的一项基本指标。温室保温比是指热阻较小的温室透光材料覆盖面积与热阻较大的温室围护结构覆盖面积同地面积之和的比。保温比越大,说明温室的保温性能越好。
3.温室的耐久性
温室建设必须要考虑其耐久性。温室耐久性受温室材料耐老化性能、温室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透光材料的耐久性除了自身的强度外,还表现在材料透光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衰减,而透光率的衰减程度是影响透光材料使用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一般钢结构温室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要求设计风、雪荷载用25年一遇最大荷载;竹木结构简易温室使用寿命5~10年,设计风、雪荷载用15年一遇最大荷载。
由于温室运行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构件的表面防腐就成为影响温室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钢结构温室,受力主体结构一般采用薄壁型钢,自身抗腐蚀能力较差,在温室中采用必须用热浸镀锌表面防腐处理,镀层厚度达到150~200微米以上,可保证15年的使用寿命。对于木结构或钢筋焊接桁架结构温室,必须保证每年作一次表面防腐处理。
塑料温室
大型连栋式塑料温室是近十几年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温室型式。与玻璃温室相比,它具有重量轻、骨架材料用量少、结构件遮光率小、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环境调控能力基本上可以达到玻璃温室的相同水平,塑料温室用户接受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远远高出玻璃温室,成为现代温室发展的主流。
塑料温室结构
1. 塑料温室的总体尺寸
此类温室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结构尺寸。但就总体而言,通用温室跨度在6~12m,开间在4m左右,檐高3~4m。以自然通风为主的连栋温室,在侧窗和屋脊窗联合使用时,温室最大宽度宜限制在50m以内,最好在30m左右;而以机械通风为主的联栋温室,温室最大宽度可扩大到60m,但最好限制在50m左右;对温室的长度,(从操作方便的角度来讲)最好限制在100m以内,但没有严格的要求。
2.主体结构
塑料温室主体结构一般都用热浸镀锌钢管作主体承力结构,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由于塑料温室自身的重量轻,对风、雪荷载的抵抗能力弱,所以,对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要有充分考虑,一般在室内第二跨或第二开间要设置垂直斜撑,在温室的外围护结构以及屋顶上也要考虑设置必要的空间支撑。最好有斜支撑(斜拉杆)锚固于基础,形成空间受力体系。
塑料温室主体结构至少要有抗8级风的能力,一般要求抗风能力达10级。
主体结构的雪荷载承载能力要根据建设地区实际降雪条件和温室的冬季使用情况确定。在北方使用,设计雪荷载不宜小于0.35kN/平方米。
对于周年运行的塑料温室,还应考虑诸如设备重量、植物吊重、维修等多项荷载因素。
玻璃温室
玻璃温室是以玻璃为透明覆盖材料的温室。
设计要求
基础设计时,除满足强度的要求外,还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与柱间支撑相连的基础还应具有足够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和空间稳定性。温室底部应位于冻土层以下,采暖温室可根据气候和土壤情况考虑采暖对基础冻深的影响。一般基础底部应低于室外地面0.5米以上,基础顶面与室外地面的距离应大于0.1米,以防止基础外露和对栽培的不良影响。除特殊要求外,温室基础顶面与室内地面的距离宜大于0.4米。
独立基础。通常利用钢筋混凝土。
条形基础。通常采用砌体结构(砖、石),施工也采用现场砌筑的方式进行,基础顶部常设置一钢筋混凝土圈梁以安装埋件和增加基础强度。
钢结构主要包括:温室承重结构和保证结构稳定性所设的支撑、连接件、坚固件等。
我国玻璃温室钢结构的设计主要参考荷兰、日本和美国等国的温室设计规范进行。但在设计中必须考虑结构强度、结构的钢度、结构的整体性和结构的耐久性等问题。
日光温室
前坡面夜间用保温被覆盖,东、西、北三面为围护墙体的单坡面塑料温室,统称为日光温室。其雏型是单坡面玻璃温室,前坡面透光覆盖材料用塑料膜代替玻璃即演化为早期的日光温室。日光温室的特点是保温好、投资低、节约能源,非常适合我国经济欠发达农村使用。
日光温室的性能
节能型日光温室的透光率一般在60%~80%以上,室内外气温差可保持在21~25℃以上。
1.日光温室采光
一方面太阳辐射是维持日光温室温度或保持热量平衡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另一方面,太阳辐射又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光源。
2.日光温室保温
日光温室的保温由保温围护结构和活动保温被两部分组成。前坡面的保温材料应使用柔性材料以易于日出后收起,日落时放下。
对新型前屋面保温材料的研制和开发主要侧重于便于机械化作业、价格便宜、重量轻、耐老化、防水等指标的要求。
日光温室主要由围护墙体、后屋面和前屋面三部分组成,简称日光温室的“三要素”,其中前屋面是温室的全部采光面,白天采光时段前屋面只覆盖塑料膜采光,当室外光照减弱时,及时用活动保温被覆盖塑料膜,以加强温室的保温。
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通过卷膜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塑料大棚在北方地区:主要是起到春提早、秋延后的保温栽培作用,春季可提早30~50天,秋季能延后20~25天,不能进行越冬栽培。在南方地区:除了冬春季节用于蔬菜、花卉的保温和越冬栽培(叶菜类)外,还可更换成遮阳棚,用于夏秋季节的遮荫降温和防雨、防风、防雹等。
塑料大棚一般室内不加温,靠温室效应积聚热量。其最低温度一般比室外温度高1~2℃,平均温度高3~10℃以上。
塑料大棚透光率一般在60%~75%。为保证全天平均光照基本平衡,大棚平面布局多为南北延长的形式。
塑料大棚是以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的不加温、单跨拱屋面结构温室。
塑料大棚特点: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资较少,是一种简易的保护地栽培设施。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中、小棚北面有1m高的土墙,南面为半拱圆的棚面;或是北面为半拱圆的棚面,南面为一面坡的棚面。这种棚一般为无柱棚,跨度大时,中间设1~2排立柱,以支撑棚面及覆盖防寒的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