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红松
类别: 乔木
别名: 果松
科名: 松科
拉丁名: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产地分布
红松是名贵而又稀有的树种,在我国只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国外也只分布在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部分区域。
生态习性
弱阳性,喜冷凉湿润气候及酸性土
形态特征
松科,松属。常绿针叶乔木。幼树树皮灰红褐色,皮沟不深,近平滑,鳞状开裂,内皮浅驼色,裂缝呈红褐色,大树树干上部常分杈。心边材区分明显。边材浅驼色带黄白,常见青皮;心材黄褐色微带肉红,故有红松之称。枝近平展,树冠圆锥形,冬芽淡红褐色,圆柱状卵形。针叶5针一束,长6-12cm,粗硬,树脂道3个,叶鞘早落,球果圆锥状卵形,长9-14cm,径6-8cm,种子大,倒卵状三角形:花期6月,球果翌年9-10月成熟。该树种喜光性强,随树龄增长需光量逐渐增大。要求温和凉爽的气候,在土壤PH值5.5-6.5,山坡地带生长好。
繁殖培育
一般采用二年生苗木,上山造林栽植前实行穴状或台田整地,按1.5×1.5m或1.5×2.0m株行距栽植,初植密度宜大,可采用林冠下混交造林,待红松长到1.0至1.5m高时,逐步去掉影响红松生长的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栽植三年内进行抚育,割除影响红松生长的杂草,灌木,防治松毛虫危害,主要采取绑扎毒条的方法进行防治。用种子繁殖,对其种子要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后育苗。造林时应采用2年生苗木,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中下腹为宜。
园林用途
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近此年来,人造的红松林也在山区、半山区和林场培育成材了。并且作为绿化树种,它已从偏僻的山川,走进了喧嚣的城镇街市了。
工业用途
红松是著名的珍贵经济树木,树干粗壮,大的两个人手拉手都抱不过来。树高入云,挺拔顺直,是天然的栋梁之材。红松材质轻软,结构细腻,纹理密直通达,形色美观又不容易变形,并且耐腐朽力强,所以是建筑、桥梁、枕木、家具制作的上等木料。即使是红松的枝丫、树皮、树根也可用来制造纸浆和纤维板。从松根、松叶、松脂中还能撮松节油、松针油、松香等工业原料;
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伊春市有祖国林都和红松故乡的美誉
红松是象化石一样珍贵而古老的树种,天然红松林是经过几亿年的更替演化形成的,被称为“第三纪森林”。红松在地球上只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到长白山一带,国外只分布在俄罗斯、日本、朝鲜的部分区域。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境内小兴安岭的自然条件最适合红松生长,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红松资源分布在这里,伊春被誉为“红松故乡”。
红松树干粗壮,树高入云,伟岸挺拔,是天然的栋梁之材,不论是在古代的楼宇宫殿、还是近代的人民大会堂等著名建筑中红松都起到了脊梁的作用;红松生长缓慢,树龄很长,四百年的红松正为壮年,一般红松可活六、七百年,红松是长寿的象征;红松不畏严寒,四季常青。
红松原始森林是小兴安岭生态系统的顶级群落,生态价值极其珍贵,她维护着小兴安岭的生态平衡,也维护着以小兴安岭为生态屏障的中国东北地区的生态安全。清代黑龙江志曾有对小兴安岭红松原始森林的记载“参天巨木、郁郁苍苍、枝干相连、遮天蔽日,绵延三百余里不绝”。但是,从1948年小兴安岭开发到现在,历经56年的采伐,这里的天然红松林已从原始的120万公顷减少为不足5万公顷,成熟林木大约只剩下300万株,再也看不到红松林遮天蔽日、绵延不绝的壮观景象。
伊春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1985年8月31日作出决定,命名红松为市树。伊春市于2004年9月1日发布了市长一号令,决定在伊春境内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林,并对现存的红松逐株登记进行保护。然而,仅仅停止对红松的采伐是不够的,红松只有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内才能繁衍生息,绵绵不绝。为了恢复红松原始森林,必须对小兴安岭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保护红松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